棉價高位波動,紡織產業“萎縮”
由于從事纖維檢驗工作,山東聊城市紡織纖維檢驗所副所長唐茂勇大部分時間都在和棉紡織企業打交道,談起棉價走勢,他的第一句話就是“去年以來的行情,是我從事棉花行業這么多年來從未見過的”。
據了解,受自然災害導致的棉花減產影響,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棉花價格不斷上漲,并不時出現大幅波動。鄭州棉花期貨主力合約價格去年11月上旬上漲至3.3萬元,比去年6月份高出近1倍。
但之后棉花價格快速回落,十幾天就跌至2.5萬元/噸。今年2月份棉價重新反彈至3.4萬元/噸,幾經反復,近日價格重新跌至3萬元以內。唐茂勇說,特別是日本地震及國際的復雜局勢,使近期本就不穩定的棉價出現更多變數。
棉價在高位的大幅波動,已影響到整個紡織業的“秩序”,下游訂單量一直上不去。山東莘縣莘興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恩柱告訴記者,棉價上漲時,下游產業成本提高會影響需求,而棉價下跌時下游觀望,需求更加不足,從而導致企業生產一直不景氣,特別是近期這種反復下跌的狀態,對企業影響更大。
企業的感受已在統計數據中得到體現。2月份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調查顯示,我國紡織業PMI指數已連續4個月處在50%以下,意味著紡織業經營活動不斷萎縮,而同期我國經濟整體卻一直處在50%以上的擴張狀態。
海關最新數據也表明,我國紡織品出口增速已明顯回落。今年前2個月我國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同比增長9.5%;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同比增長20.8%,均低于同期我國出口增長速度,并且遠低于去年全年這兩者20.9%和28.4%的增長速度。
庫存增加,部分小企業經營困難
山東德棉股份有限公司是當地最大的紡織企業之一,產品70%以上出口歐洲、美國等地區。公司總經理助理李傳波告訴記者,自金融危機以后,國外的需求一直不行,特別是近段時間棉花及棉紗價格的大幅波動,導致市場觀望情緒濃厚,現在多是小單和短單,長期訂單很難接到。
業內人士認為,大企業產量雖然受影響,但由于客戶相對固定,棉花進口配額多,正常經營并沒有太大困難。相對來說,小企業由于規模小,資金量不大,形勢更不樂觀。
記者采訪發現,受終端需求不振影響,不少企業已不得以開始增加庫存,一些小企業已出現嚴重的資金困難,經營受阻。“我們的調查顯示,許多5萬支紗錠的紡織企業,現在棉紗的庫存都達到200噸以上,這就得占用700多萬元的資金,這對于資金量本就不大的小企業來說是個不小的負擔。”唐茂勇說。
他解釋說,企業之所以在需求不暢的情況下還繼續生產,主要是因為在勞動力競爭越來越激烈的背景下,一些企業不敢輕易停工,停工后很難在短時間內再招到工人,所以有的企業只能無奈增加庫存,但這種做法只能是一時之策,企業資金壓力會因此不斷增加。
據了解,也有一些企業已經開始調整產能,盡量減輕資金壓力。據王恩柱介紹,公司原來有1000多臺織布機,現在開工的只有100多臺,周邊一些小企業有的已經全部停工。
同時,棉、紗等原材料成本的增加正在擠壓企業利潤。山東省財政廳的數據顯示,今年1-2月份,山東省紡織企業利潤率為5.19%,比去年同期下降0.32個百分點,較2010年全年平均水平降低了0.3個百分點。
李傳波認為,勞動力成本在提高,人民幣不斷升值也壓縮了企業的利潤,在目前這種棉花價格大幅波動狀態下,小企業會面臨更大的經營風險,如果這種“有價無市”的狀況再持續下去,行業“洗牌”會更加明顯。
“高價棉”時代還將持續?
許多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紡織業這種萎縮不振狀態,很可能還會持續。由于上一年度棉花產量減少,整體處于供不應求狀態,棉價高位運行的狀況可能要持續到七八月份。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許多棉農家里仍有不少存棉,他們之所以不愿出售,是因為對棉價仍有較高的預期。山東高唐縣三十里鋪鄉二十里鋪村村民王金順說,目前家里還有三分之一的棉花沒有賣,今年棉花減產30%以上,如果再不能賣個好價錢,一年又白忙活了。
據唐茂勇測算,按去年的產量和目前的價格,種棉收益仍趕不上種棉糧收益。正常年份下,按每畝籽棉產量180公斤計算,價格只有保持在11元以上才能保證棉農收益。
目前每公斤12元的籽棉收購價格,已提高了今年棉農的種植積極性。中國棉花信息網今年2月底對冀、魯、豫等13個省農戶的抽樣調查顯示,2011年度全國預計種植面積8182萬畝,同比2010年度的調查數據增加480萬畝,增幅6%。
但對于今年的棉花供需情況,許多業內人士并不十分樂觀。美國農業部近期公布的美國陸地棉未來十年產需規劃顯示,2011/12年度美國的棉花產量將比上一年度增長7.7%,但由于受補庫存等因素影響,出口量反而會減少1.80%,這對進口量占全球進口量約40%的中國來說,并不是個“利好”。
唐茂勇說,從目前的種植成本和種糧收益來看,每噸皮棉價格在2.5萬元左右比較合理,因此今后棉價不太可能有太大下降。但如果今年棉花產量如果能回歸常態.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