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漲”究竟讓國內面料企業經歷過什么、做了些什么,他們還期待些什么,都是當下行業最想知道的。值得高興的是,我們總能從國內面料企業那找到最積極、最正面的答案。
離不開一個“漲”字
用一個詞來概括對2010年的最大感受,楊斌說是“洗牌”、旭榮集團執行董事黃冠華的選擇是“轉型”、廣東健業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閻華英認為是“波動”……歸根結底,都離不開一個“漲”字。
談到今年原料漲價的問題,楊斌說他做了這么多年紡織,對價格的走勢也是霧里看花,原料價格的節節攀升,讓面料企業很被動。致誠的牛仔面料價格也是跟著市場在走,最高每米漲了10塊錢,平均每米提價也是在7塊錢左右。盡管如此,楊斌仍表示當前面料企業的利潤實際上被壓得很低。
對于剛過去的這幾個月,引用楊斌總結的話是:9月份棉紗大幅飆升,很多企業選擇買進,因為相信買漲不買跌;10月份仍是繼續看漲;11月份企業很彷徨;而12月份大家都在觀望。閻華英對此也有同感:“漲價對客戶的信心影響是很大的,按照往年慣例,12月應該是旺季,但目前一些客戶,特別是中小客戶選擇延遲下單!
黃冠華說今年他看到了很多中小企業被迫關閉,其中部分是曾與旭榮有合作的代加工廠。之所以堅持不下去,在黃冠華看來,除了原料上漲之外,還有人民幣升值、節能減排門檻提高、用工成本加大等原因。當然,有些問題是行業長期以來就存在的,還有一些是當前促進行業轉型的調控手段。“旭榮近兩年投入了幾千萬元對企業的硬件設備進行升級,但很多中小企業是沒辦法做到的!秉S冠華談到,“加上各級政府提高了節能減排的門檻,這對很多面料中小企業來講都是致命的。”
“抗漲”有沒有秘籍?
既然2010年的話題離不開一個“漲”字,那么相應的,與面料企業的溝通也離不開怎么“抗漲”。寧波崇光索科紡織品有限公司在2010年推出“試衣魔鏡”和“中國面輔料館”的全新計劃;無錫市天然紡織實業有限公司的“無漿料技術”將這家生產針織產品的企業帶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歷程。
而談到“抗漲”的關鍵,黃冠華認為是企業擁有了“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從原料––紗線––面料––成衣,產業鏈上每個環節被企業細分為多個小組,也就是說,旭榮擁有10多條完整的供應鏈體系。“面對不同的客人,我們會有不同的針對性服務,例如說原料的a組、紗線的c組、面料的e組再加上成衣的b組為一個客戶服務!秉S冠華說,“我們在全球擁有200多個大客戶,其中多家品牌客戶的生產環節基本上都交給了旭榮!
“未來就是供應鏈的競爭!秉S冠華總結,“當前原料對行業的影響這么大,誰能掌握供應鏈,誰就能站穩腳跟。”其實,這個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了面料企業的共識。致誠的楊斌將其稱為“延伸式深層次開發”,也就是“一站式采購”。
或許每個企業的叫法不一樣,但他們都在實踐這一理念。閻華英回憶說,10年前的一塊印花版可用3個月,而現在每天都在上新的印花版,這就是當前市場對女裝流行面料創新的要求。健業與意大利、法國等地的10多家趨勢公司合作,了解最快的流行趨勢;同時與多家原料供應商建立合作,如韓國曉星、廈門翔鷺、恒力化纖等,將最新的原料以最快的速度推向市場;另外,與國內服裝品牌設計師共同合作,一年分6個時間段進行產品開發。
$$分頁$$
“漲”后尋找利潤空間
在一片“漲”聲中走過了2010年,這讓企業對今年行業形勢的預估更為謹慎。依據以往棉紗漲價的經驗來判斷,楊斌認為2011年的情況可能會更嚴峻。“因為當前國內的牛仔面料價格普遍上漲了1/3左右,面對如此高昂的成本,服裝企業下單時會顧慮更多。”楊斌分析,“另外,本來占有價格優勢的國外市場,目前的成本差價也在逐步減少!
閻華英告訴記者,2011年她也更看好國內市場,會更注重與國內品牌公司的合作。在她看來,國外市場對價格比較敏感、利潤空間也比較小,直接出口的面料數量并不多,大部分國外品牌也是直接在國內采購面料、國內成衣加工。因為原料波動的關系,閻華英感覺到近期國外買家來中國的次數明顯增多。而對國內市場看好的另一原因,是近些年國內服裝品牌的成長速度很快,讓閻華英看到了很好的市場前景。
楊斌雖然對明年的出口市場比較擔憂,但在2010年致誠將自己的海外業務交給日本伊藤忠代理后,一年合作下來企業收獲不小,也讓楊斌深刻體會到,只有真正的高端產品才會有贏利空間。
盡管企業對國內外市場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判斷,但在談到今年的工作重點時,他們都提到了一個詞,那就是“管理”。黃冠華分享了旭榮在2010年的一個小故事:企業的負責人去中華總工會演講,介紹旭榮這個團隊的管理,引起了當時坐在臺下的工會領導人的興趣。活動結束后,他們沒有打招呼就直接來到旭榮在江蘇的工廠考察,在現場與工人聊了之后發現,旭榮真的是一個很有向心力的團隊,也正因如此,企業會在2010年獲得“五一勞動獎章”。管理的提升是國內面料企業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要攻克的難關。
來源: 中國紡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