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福建檢驗檢疫局調研,泉州紡織服裝企業已經開始三管齊下應對碳關稅,通過引入低碳技術,改造傳統工藝,不僅有效應對碳關稅,而且促使產品質量和盈利能力明顯提升。
一是更新設備減少能耗。目前,石獅服裝生產行業電腦平車普及率已達80%左右,高速電子平縫釘扣機、高速電子套結機等機電一體化輔助設備也成為企業搶手貨。據匹克集團反映,改用新型電腦針車后,工作效率提高50%,省電超過三分之一。
二是創新工藝降低能耗。如,萬峰盛公司“機織物退染一浴法”新工藝屬全球首創,顛覆了傳統的酸性染色,可節水50%、節煤40%、節電50%、節時50%、增產90%左右;清源印染在同行業率先攻克水煤漿混合發電難題,降低綜合能耗25%、提高利潤率4%左右。據石獅紡織服裝同業公會會長蔡東升介紹,在織布、縫紉、成衣、設計、輔料等其他環節也涌動低碳熱潮,眾多企業通過改進工藝、引進技術、更新設備,紛紛向低碳要效益。
三是大力研發低碳面料。協盛協豐等12家企業設立產品研發中心,著力研發低碳產品;宏太公司研發的竹纖維新型紡織面料供不應求,已聘請專家監控能源消耗,開始使用碳標簽;海天公司使用有機棉、玉米纖維等新型環保型面料加水分解,完全不使用天燃煤氣和石油;臺隆布業大量采用亞光布、有機棉等功能性面料。
來源:中國服飾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