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升級效果顯著
“這是我們為宜家提供的沙發布。”在常州伊思達的產品展廳里,公司董事長惲中方向記者展示了公司專為宜家提供的高端家居面料,“像宜家這樣的客戶,不僅對產品品質要求較高,還對生產過程有著嚴格的要求。”
提到高端面料的開發和生產,伊思達的法寶便是積極進行科技創新。據了解,公司與南通大學成立產學研中心,對筒染連續套染技術進行研究;與全球有機顏料最大生產廠商之一科萊恩公司合作設立試驗室,對還原染料筒子紗染色、蠶絲筒子紗染色、元色續缸工藝及深色品種套色等項目進行科研攻關,實現了大批量生產。不少傳統紡織品逐漸失去競爭優勢,伊思達卻以產品開發為突破口,將單一的筒子紗加工轉到現在的筒子染色紗、竹節紗、牛仔面料多個產品,尤其是竹節紗、各種色紗線成為企業差別化競爭的重要品種,為企業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信息化管理也對企業的升級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據介紹,伊思達專門開發了K3軟件,對整個生產流程追求精細化管理。“公司按訂單計算成本。這就為后期技術開發提供了依據,也為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做好了充足準備。”
“色紗超市”打造行業標準
作為江蘇省最大的染紗企業,在逐步擴大經營規模并通過科技手段實現了資源利用最大化、污水排放最小化之后,伊思達率先在行業中提出了“色紗超市”的理念。“提出這個理念,是希望通過整合色紗生產過程中的上下游產業鏈,實現節能降耗、效率整合、產品提升,最終推動整個色紗產業的專業化和全球化。”董事長惲中方說。
有關“色紗超市”的設想來源于三年前伊思達對色紗市場的分析和判斷。據了解,2007年,全國紗線需求量為3000萬噸,其中色紗需求量700萬噸。雖然當時色紗市場需求旺盛,但是顧客的要求日益提高,每個客戶對每種色彩的紗需求都不一樣,既有顏色的不同又有量與質的差異,這就對企業的生產技術、成本控制的要求越來越高。在這樣的市場需求狀況下,伊思達意識到紡織印染必須適應個性化突出的市場需求,才能生存壯大。同時,印染業的傳統做法是來樣加工。客戶自己帶著紙筒裝的紗線來,得裝到塑料直管上才能進行染色,完工后又必須再裝回紙筒。這種傳統做法不僅影響紗線質量,而且使得只做來樣加工的印染企處于被動狀態,成本控制難以做到精細化。如何打破這一傳統,變客戶送紗線上門染色為上門選購所需要的色紗?在堅持對產品染色配方進行數據跟蹤與分析的基礎上,伊思達確保了技術的流程化和標準化,“色紗超市”便在這時應運而生。“伊思達要成為專業的色紗供應商和服務商,廣大色織企業集中精力抓品種開發、品牌建設和市場開拓,這樣行業的上、中、下游各個環節都只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
$$分頁$$
目前,“色紗超市”的經營模式受到了很多客戶的歡迎。伊思達下一步的目標是通過在全國主要市場建立經銷點、生產基地和物流中心,以人才隊伍、色紗標準、信息化為支持,實現4天之內將合格的產品送到顧客指定的地點,以優質的服務逐步占領市場,“爭取到2010年色紗超市達到10億元銷售額,同時努力將伊思達的標準打造成色紗行業的標準。”伊思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