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偉目標引領新發展
與會代表認為,在新的一年來臨之際,市委不失時機地提出了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宏偉目標,高瞻遠矚,切合實際,鼓舞人心,這對凝心聚力,引導發展,開創美好未來,具有重大而深遠的現實意義。
海門市委書記曹斌說,報告立意新,起點高,措施實。GDP突破3000億元、財政總收入突破500億元等預期目標,都是根據南通進入橋港新時代后的經濟運行特點作出的準確判斷,符合實際。明年是實現“十一五”目標的決勝之年,海門將之作為園區開發提升年,重大項目攻堅年,城市南進會戰年。海門要爭當南通沿海開發主力軍,放大江海聯動開發優勢,將臨江新區打造為科技含量最高、高新技術企業最密集的一極。海安縣委書記章樹山說,報告中闡述2009年的大亮點、大成就,我們聽來歷歷在目、內容翔實;展望新的一年奮力開啟基本現代化建設新征程這一全新課題,更是令人振奮、信心倍增!作為農業大縣,我們一方面突出科技支撐,提升發展層次,形成一條從栽桑養蠶到繅絲服飾附產物綜合利用全國最完整的產業鏈,有力推動縣域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一方面依靠科技創新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新型工業化。
市外經貿局局長羌強說,報告提出了開啟基本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偉大目標,令人鼓舞,凝心聚力。報告提出的六方面的工作,切合實際,非常實在。對我們來說,就是“要毫不動搖地加快開放型經濟發展”,要做到高目標要求,及早落實部署,以大項目帶動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打造特色產業、特色園區,進一步完善優化環境,為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支撐。市科技局局長朱千波認為,報告高屋建瓴,對我市在基本實現小康后怎樣開啟邁向現代化新征程提出了戰略性的部署。報告前瞻性強,內容實,有點有面。在新的一年,我們將以市委十屆六次全會精神為指引,以開放的思路、抓經濟的工作手段、集成的思路來抓科技工作。
南通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程曉強說,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學校,我們要在全市實現發展新目標的過程中,充分發揮科研、教學力量,培養對南通經濟社會發展有用的高素質綜合性人才,多為新農村建設貢獻力量,認真履行好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這三大職能。
加快轉型升級敲重錘
堅定不移地調結構抓創新促轉型,增強經濟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與會代表圍繞這一話題,暢所欲言,“轉型”成為小組討論發言中使用頻率很高的一個詞。
市發改委副主任尹建勇說,為了更好地實現“保增長、促轉型”,明年發改委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將著重在沿海開發方面做好工作。積極推進沿海三大深水港口全面開發建設,建成洋口港區10萬噸級北航道工程、呂四港區5萬噸級航道上延工程,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啟動腰沙首期圍墾工程等。市經貿委主任楊揚提出,市經貿委將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加快推進我市六大產業轉型升級規劃綱要,促使電子信息、海洋船舶、紡織服裝等產業實現新突破。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制定新興產業規劃,與國家新興產業規劃和南通“十二五”發展規劃銜接好。同時,按照生態型、環保型、集約型要求,積極調整產業空間布局,加大對高污染、高能耗企業的整治。
江蘇大生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左成懃表示,江蘇大生集團將按照市委、市政府轉型升級的要求,做精紡織主業,“瘦身強體”,走內涵式發展之路。在產品結構上,大力發展新型纖維、天絲、新型豪華紡等產品。南通科技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王建華說,南通科技的產品要加速轉型升級,由普通機床向大型高速高精數控機床轉變,最終是要建成國家數控機床產業化基地。
南通大學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顧曉松說,注重人才尤其是科技型領軍人才,帶動產業結構調整、促進新型企業發展,是這次會議的主要精神之一。我們正積極和市有關部門聯系,邀請一些高端、領軍型人才到高校兼職,共同參與重大研究項目,提高學生素養。
保障改善民生放心頭
保障和改善民生,讓百姓共享發展的成果。與會代表認為,報告中提出的“推進基本現代化建設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使人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說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
$$分頁$$
南通開發區黨工委書記陳德新說,開發區是開放型經濟的前沿,更應成為讓百姓共享發展成果、構建和諧社會的示范區。開發區目前已建立了征地生活保障費增長機制,按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增加額的60%-110%的比例同步調整。今后,我們還要做得更好。
市民政局副局長陳堅表示,2010年南通民政工作將立足更好保障和維護人民群眾生存權、發展權、參與權等基本權益,不斷提升民政工作科學發展水平,繼續保持全省、全國的領先地位。市民政部門將以統籌城鄉發展為方略,積極探索和建立普惠型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制度。繼續提高城鄉低保、農村五保標準,其中農村低保標準月人均不低于210元,城市“三無”人員、農村“五保”對象供養標準逐步接近當地居民一般生活水平。
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江航說,明年,勞動和保障部門將在促進就業、城鄉一體化保障等方面采取系列措施。簡單說就是“兩個延伸”。一是公共服務就業方面要由城市向農村延伸;另一個就是保障民生的有關優惠政策也要由城市向農村延伸,全面提高人民生活的現代化程度。
來源:南通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