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觀察】日前浙江省公布的《企業信用監管報告》顯示,信用優良的紡織企業僅912戶,占行業企業總數的1.87%,明顯低于平均水平。這意味著,長時間內作為我國出口主力的紡織行業,在國內外環境惡化的情況下,信用開始明顯下降。
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國家貨幣政策從緊……多重不利因素的疊加,刺痛著中國紡織業敏感的成本"神經"。有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杭州紡織企業虧損面達到27.62%,而在中國紡織重地浙江,由于企業資金鏈斷裂,每天都在上演破產、倒閉的"慘劇",紡織企業的破產海嘯愈演愈烈。
"一些大企業前期擴張得厲害,一旦遭遇國家政策收緊,資金緊張甚至倒閉是不可避免的。"專家指出。
據統計,今年1至8月,中國大型紡織企業的利潤,較去年下降33%,近9成紡織企業均存在資金問題。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中國大型紡企利潤為739.6億元,較去年1至11月下降了33.79%,為2001年以來的最低增速。
"隨著美國金融危機的擴散,中國紡織品出口市場的萎縮已從歐美市場蔓延到了全球市場。"業內專家指出。
"以前的這個時候是接不完的訂單,現在是接不到訂單。"浙江紹興一紡織企業負責人表示。近兩月,國際金融危機下國外對中國紡織品的需求減少,更是令歐美采購商不敢輕易下單。
次貸危機后,越來越多的中國紡織外貿企業遇到了美國企業拖欠付款,國內信貸收緊的內外夾擊。企業一方面要籌集更多的資金來維持出口生產,一方面又急切地等待出口賬款的及時到賬。金融危機爆發后,他們甚至面臨一年半載無法收到海外貨款的風險。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