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觀察】
健康護理紡織品正在呈現更多功能性、智能化的特點。9月23日,2021年《嶺南科學論壇》系列活動——《新型醫療防護紡織品產業鏈可持續發展論壇》在佛山舉行。
據介紹,傳統的醫護紡織品只是白大褂、(醫生、護士)帽、口罩、病號服等,只是工作服的標志,難以達到“三拒一抗”(即拒水、拒血液、拒酒精以及抗靜電)的基本標準要求;新型醫護紡織品對細菌、灰塵過濾性高,手術感染率低,能有效防止細菌、病毒感染和醫源性交叉感染,從而更好地保護醫護人員的身體健康。 與會專家指出,隨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蔓延及病毒的不斷變異,也暴露了我們醫護紡織品產業的不足:一是疫情和公共安全對抗疫防護用品的標準和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高科技高性能的醫護紡織品還嚴重不足,我們的產業實際上尚處于初級階段。三是健康護理紡織品呈現出更多的功能性、智能化的特點。 針對廣東省醫護紡織品產業鏈中的弱項和短板,本次論壇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專家介紹國際國內對醫療防護紡織品前瞻性發展趨勢及技術要求;邀請了東華大學知名教授和化纖產業的專家介紹醫護紡織品的功能性新型材料的開發和市場應用情況;邀請了省疾控中心專家對院感及標準、規格與許可等方面的要求與問題進行分析;邀請廣州海關標準專家解讀國內外口罩產品標準及出口硬性指標、監控檢測方法等。邀請省工信廳政策專家對“十四五”期間建立我省公共衛生應急物資供應體系的“五個工作體系”及建設醫療器械產業鏈和大健康產業鏈相關政策進行解讀。 同時,論壇還對醫護紡織品產業的科技成果進行公布。如針對企業對科技型人才、復合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五邑大學、廣東職業技術學院與企業簽訂人才培育戰略合作協議;公布三項技術成果及經過五邑大學、廣東職業技術學院、廣東省紡織工程學會、廣東省衛生用品商會、廣東省無紡布協會聯合調研后編寫的《廣東省醫療防護紡織品產業鏈現狀及發展戰略報告》。報告通過對行業的發展分析提出我省醫護紡織品產業鏈的提升方向與目標,建立行業科研創新機構與五項重點工程:固本培優工程、產業集聚工程、標準壯鏈工程、人才保障工程、公共服務提質增效工程。同時就協同創新的“政校研行企商”提出系列科技創新、提質發展的補鏈、補弱項的途徑與方法。 來源: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