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觀察】傳統的分散染料轉移印花是滌綸織物以氣相轉移工藝在190~200℃高溫下進行。而天然纖維織物如棉、毛、絲、粘膠(再生纖維)等對分散染料沒有親和力。
因此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人們采用了用表面聚合高分子薄層(如用苯二烯接枝),織物變性處理(如用醋酸酐冰醋酸變性),連接分散染料的連體(如用羥甲基丙酰胺,聚乙二醇預處理)等方法來改變天然纖維織物的化學及物理性能,以便用分散染料在高溫下實現氣相轉移印花。這些方法固然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且工藝簡單基本無污染,但是其染料的轉移率僅在60%以下,而且預處理后仍有一定量的廢水產生,同時織物的色牢度也不夠理想。
活性染料濕轉移印花是選擇上染率、固色率較高的活性染料,在經過特殊處理的紙上印制花紋,然后織物在浸軋固色劑(堿劑)的狀態下均勻受壓作用后實施轉移。經過16小時的冷堆固色,水洗烘干即可。此方法的染料轉移率在90%以上,其工藝總流程為:
織物浸軋堿固色液一在轉移機上轉移已印活性染料花紋的花紙→冷堆16小時→水洗→皂洗→水洗→烘干。
上述工藝基本與活性染料冷軋堆染色工藝相似,區別在于染色時固色劑在溶液中,而印花時堿劑在織物上。因此其上染的機理是無區別。活性染料濕轉移印花的要求有:印花紙的選擇,染料的選用。
工藝與設備現在分述如下:
一、印花紙的選擇
轉移印花紙的標準:
吸收率40~100g/m2
重量50~60g/m2
PH4.5~5.5
均勻無雜物轉移印花紙要求有均勻合適的吸收性,因此填充料不宜過多否則會造成吸收性差,容易產生搭色現象。一般采用化學漿和機械漿以l:1混合使用,可用木漿及帶漿混合并加入少量松香、硫酸鋁及滑石粉。
由于水溶性活性染料對紙的吸收及附著力小于織物,因此在印花紙上涂有一層吸收性較好的介質。這便是染料濕轉移印花的關鍵之一。目前由于國內的材質、加工等條件的限制以及涂抹介質的缺乏,故現仍是以進口紙為主,當然此技術的研究及涂抹介質正在不斷的開發之中,不久將有國產的活性染料轉移印花紙產生。
來源:中國印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