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觀察】
印度疫情挫傷其國內商品生產供應能力;中美經貿領域已經開始正常溝通。二者并非沒有關聯,全球紡織品即將迎來供需錯配。一方面印度等東南亞紡織大國國家商品供應能力受挫,另一方面歐美主流服裝消費國需求復蘇,從美國服裝批發商庫存數據來看,經歷10來個月庫存去化后,補庫動力增大,3月服裝進口反季節性增長足以證明這一點,而補庫進口來源,更多則只能倚靠中國、土耳其等疫情控制得力的紡織大國。
同時,供應產量端的驅動邏輯正得到印證,春播后的首批調研團已經結束調研,從報告來看單產和面積的降低也是符合預期,種植進度整體偏慢,但單邊盤面尚未交易這點,從9-1價差來看,遠月僅僅出現少許升水,預計升水行情將持續。 核心驅動最終落腳點在于看漲,但短期存在利空影響繼續存在。為抑制輸入型通脹,人民幣升值預期增強,在國儲庫存進一步下降后,進口棉、進口紗作為彌補缺口的重要補充,匯率升值有利于降低進口成本,國內供需矛盾減弱,進而在短期抑制國內棉花上漲空間。 上周國內棉花現貨價格上漲,現貨交投明顯走淡。上周紡企采購棉花原料較多,在上周鄭棉上漲后紡企采購意愿明顯轉淡,紡企多偏好逢低點價采購,追漲采購意愿不強。當前點價掛單仍多在CF09合約15500以下。 純棉紗市場整體交投氣氛一般,市場逐漸進入淡季行情,需求下滑,棉紗價格持穩為主,局部在周初有所下跌。紡企庫存開始上升,但上升速度較慢,庫存依舊處于低位水平,仍有排單的紡企也不在少數。開機方面繼續持穩。 全棉坯布5月下旬后新增訂單不足,多數工廠還維持正常開機,以常規品種代替訂單生產,現貨庫存水平小幅提升。價格方面,價格持穩主導,除部分織廠因庫存因素有調價情況,但整體空間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