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觀察】近期,國際環保紡織協會、美國、歐盟、日本紛紛出臺或更新有關紡織品的技術法規,將對我區紡織品服裝出口造成嚴重影響。
2月15日,歐洲委員會第2018/122號授權規例正式生效。新規例對現行的關于紡織纖維名稱和相關標簽及標記的框架法例進行了修改。2月22日,美國服裝和鞋履協會發布了第19版限制物質清單。清單包括12大類約250多種化學物質,涵蓋了服裝、家紡和鞋類中的限用化學品。4月1日,國際環保紡織協會最新版生態紡織品標準與日本《化學物質評估法和制造條例》將正式生效。新版生態紡織品標準新增了考察物質并嚴格控制限量值,進一步對紡織品中有害化學殘留加嚴監管,日本《化學物質評估法和制造條例》則規定含有十溴二苯醚的阻燃紡織品將被禁止入境。 紡織服裝產業是寧夏傳統特色優勢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也是對外貿易的支柱產業。針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頻出的嚴峻形勢,寧夏檢驗檢疫局充分發揮職能優勢,推進羊絨及其制品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評議基地建設,加強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的跟蹤、通報評議、研究解析及應對措施研發,積極開展技術幫扶,引導企業按照更高技術標準提升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同時,該局提醒我區紡織品服裝出口企業,及時關注寧夏特色產業技術性貿易措施信息服務平臺信息,掌握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信動態;加強質量管理,建立完善的化學品管控體系,加強供應鏈的交流與互通,從源頭上杜絕禁用和限制物質的出現;積極參與各種標準認證來爭取國際市場的通行證,確保紡織產品安全進入國際市場;同時大力開展技術研發,尋求“綠色”工藝和相對環保的原料,提高產品附加值和技術含量。 來源:寧夏出入境檢驗檢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