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觀察】在不久前舉行的2018年紡織行業兩會代表委員座談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向與會者分享了行業發展的“十個熱點問題”,提出了今年行業的主要工作方向。
1需要重啟行業認知
長久以來,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高質量實體經濟供給不充分的情況客觀存在。紡織服裝產業被鎖定在傳統行業與低附加值、勞動力密集型行業的印象,在融資、吸引人才、品牌建立、商業渠道建設以及其他政策扶持等方面都面臨被價值低估的不公平待遇。
然而,作為中國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重要民生產業和創造國際化新優勢的產業,中國紡織工業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物質文化需要、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紡織行業的轉型、發展與提升,需要政策予以更持續、更有力度的進一步扶持。
因此,孫瑞哲建議政府對紡織服裝行業在整個國民經濟體系中的發展貢獻與行業新定位進行再定義。他指出,經歷不斷轉型升級,中國紡織工業已進入“以高品質高性能纖維、產業用紡織品、高端智能制造為代表的科技產業,以服裝品牌、家紡品牌為代表的時尚產業,貫穿全產業鏈加工的綠色制造產業”發展新階段!翱萍、時尚、綠色”正在成為中國紡織行業的新標簽、產業的新定位。
孫瑞哲建議,政府主導并支持開展高質量發展評價與監測指標體系研究,為全行業推進高質量發展提供基礎支撐。支持行業重點改進行業經濟運行監測與分析方法,改變過度關注經濟增長速度的現狀,對反映行業經濟發展質量變化的數據和資料加強應用、分析與走勢預判。
2政策獲得感不高
目前中國紡織產業已進入全球布局階段,據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2003年~2017年,我國紡織產業對外直接投資累計88.1億美元,年均增速為18.91%,占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累計總額的7.61%。其中,紡織業對外直接投資存量55.7億美元;紡織服裝、服飾業對外直接投資存量23.2億美元;化學纖維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存量9.2億美元。
孫瑞哲指出,國家已經為“一帶一路”投入了大量的政治、經濟資源,上千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專項基金、“兩優”貸款以及援外項目層出不窮,但紡織企業的獲得感不高,建議國家予以政策傾斜,用無息貸款、股權合作、援外等方式,支持紡織行業在“一帶一路”的重點國別,如越南、緬甸、巴基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打造紡織產業合作的標志性項目。
孫瑞哲表示,在行業努力提高境外投資風險識別和管理能力的同時,呼吁國家相關部門重視紡織業海外利益保護。目前,我國紡織業在海外投資的存量資產已經遠遠超過100億美元,隨著企業自身在盡職調查和海外運營中不斷增強風險識別和風險管理能力的同時,也需要讓所在國大使館和經商處熟悉紡織企業情況,在緊急狀態下及時獲知預警和維護自身利益。同時,希望政府能夠積極支持行業協會組織力量做好行業境外投資、境外運營的基礎數據收集和分析。
3、成本過高問題依然突出
目前,紡織行業成本過高問題依然突出。紡織行業綜合制造成本在國際比較中處于明顯劣勢,特別是國內電價偏高,目前是越南、美國等國家的兩倍。在裝備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水不斷提升,用電大量替代用工的情況下,高電價問題更加凸顯。
孫瑞哲呼吁,政府持續推進能源體制機制改革。打破能源產業體系的壟斷體制,推進能源產業市場化改革,建立能源價格市場形成機制,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逐步降低企業能源成本,尤其是推動直接降低企業用電價格,緩解成本壓力。呼吁政府持續推進稅費體制機制改革,持續推進金融體制機制改革,加大對行業成本結構分析、構建成本風險預警體系的基礎研究支持,通過建立成本監控的有效數據模型,助力行業與企業獲得成本企穩的發展環境,實現高質量發展。
4、印染業面臨監管手段單一問題
生態環境保護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攻堅任務,也是紡織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著力點。但是,在提升綠色發展能力的過程中,紡織行業長期面臨環保部門監管手段單一的問題,僅簡單以關停、限產、禁止環評等方法進行監管,缺乏投資引導、技改支持等正面措施;有些地方不區分企業情況,采取地區性整體停產的監管方法,造成紡織企業生產、投資活動受限,成為紡織全行業平穩、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制約。
孫瑞哲建議,改進環保監管措施。對印染企業技術改造項目實施分類管理,企業在不增加產能的前提下進行自動化、智能化改造,應優先予以環評和備案。環保督查中實施精細化管理,在印染集控區內,僅對排放不達標的企業采取停產措施,不對符合排放要求的企業采取強制停產限產措施。
同時,孫瑞哲提出,在紡織工業各環節采用先進的節能裝備和節能技術,提升全行業的節能水平。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發展低能耗、低水耗、低污染物排放的生態染整加工技術。
5、知識產權保護有待加強
孫瑞哲指出,《中國制造2025》提出智能制造是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紡織工業正全力加速“智能制造”的進程。智能制造包括智能化裝備、智能化運營和智能化產品3方面內容。他建議,對工業體系內各行業公平對待,鼓勵傳統產業走智能制造創新之路。保護紡織服裝企業智能制造相關知識產權,保護技術路線多樣性多元化。禁止制定籠統的大行業范疇的標準和規范,造成對創新的限制。嚴格限制發布國家部委層面的或帶有明顯區域屬性的“智能制造(優秀)供應商”,保護行業企業公平競爭。建議政府加強對紡織服裝智能制造相關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研發的支持。如,服裝智能制造領域:柔性材料抓取精準技術、半成品服裝精確傳輸定位技術、耐水洗低成本可復用RFID芯片技術等。建議政府結合地方政府配套,針對基于產業集群的紡織服裝智能制造公共服務平臺加大支持力度。如,集成設計、打版、小型智能化流水線等功能的公共服務和示范平臺。
6、精準扶貧重在提升職業技能
現階段,中國在扶貧攻堅工作中采取的重要舉措,就是實施精準扶貧方略,紡織全行業從業人員約2000萬人,隨著信息化、服務化、綠色化、創意化在行業的深度推進,產業生態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日漸增強。
孫瑞哲建議,政府在重點產業集群推動精準扶貧的過程中,把解決就業、發展紡織服裝產業的科學規劃、以及貧困人口的職業技能培訓有機結合起來。孫瑞哲指出,提升貧困人口的技能素質是助其脫貧的重要因素,這就需要以貧困家庭職業技能培訓和移民勞動力短期就業創業技能培訓為重點,鼓勵村民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貧困勞動力技能水平和新生勞動力的能力素質,為扶貧攻堅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同時,倡導均衡發展。將世界級先進紡織集群建設與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全面開放新格局結合起來,充分發揮產業集群的資源集聚優勢和產業協同優勢,有針對性的將行業資源與產業集群進行匹配,為特色小鎮建設導入產業基因,推動外向型產業集群建設。
7、企業融資難問題長期存在
推進高質量發展需要企業增加技術、裝備、人才等多方面的投入和資金支持。但紡織行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長期無法解決,國家支持實體經濟、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未能有效落實,銀行惜貸、利息大幅上浮、收取貸款服務費、要求定期轉貸等問題始終存在。
孫瑞哲建議,政府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督指導,落實好國家對實體經濟的融資扶持政策,增強高質量發展的資金保障。規定金融機構結合紡織企業實際情況采取差別化的信貸政策,對于符合資信要求企業的流動資金需求以及項目投資需求,給予充分地信貸支持,包括足額、無附加條件放貸,給予合理利率,禁止貸轉存,取消不合理收費等。支持紡織企業多途徑拓寬融資渠道。積極引導私募基金、風險投資等社會資本進入紡織行業,擴大企業直接融資,鼓勵發展各種行業性融資平臺。
8、棉花管理體制有待深化
自棉花體制改革以來,棉花產業在市場競爭中逐步向市場化過度。就目前實際情況看,我國棉花價格的波動除受市場需求影響外,仍然受到棉花政策影響。棉花目標價格改革促進了棉價形成機制的市場化進程,但仍然存在配額管制等相關政策的限制,棉花市場化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孫瑞哲指出,實現國內外棉價接軌、棉花資源自由流通,是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建議加快推動棉花管理體制改革,在實施棉花種植補貼長效機制的基礎上,取消棉花進口配額和滑準稅管理,實現國內外棉價市場化對接。協調農業部門建立專項,加強棉花良種及先進種植、采摘技術推廣,穩定新疆棉產量,提升國產棉品質。繼續在新疆實行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并實行量與質協同,實行優質優價。為國內棉紡企業提供所需性價比高的棉花原料。
9、國際貿易壁壘需加強應對
據商務部貿易救濟預警系統數據顯示,從2000年至今,在WTO規則下針對我國紡織工業產品發起的兩反一保(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案件共65起。其中,反傾銷58起,保障措施6起,反補貼1起。從申訴主體來看,對我國發起調查案件最多的國家主要來自亞洲,其中印度最多,共計14起。而美國是發達國家中對我國發起申訴最多的國家,共計4起。從涉案產品范圍看,化學纖維、化纖面料及其制成品是主要受調查對象,其次為棉紗線及其制成品。相比之下,我國主動發起的紡織服裝貿易救濟調查案件少之又少,從2000年至今僅8起,主要為針對腈綸和氨綸的反傾銷調查。被訴國家和地區除美國外,均來自亞洲。2017年,我國沒有主動發起任何紡織業貿易救濟調查。
孫瑞哲提出,要重視中美貿易摩擦升溫的不利因素。重視來自印度紡織領域的不公平競爭,積極應對不合理的貿易救濟調查,必要時采取相應的反制措施。
10、品牌建設與文化自信有待提升
孫瑞哲指出,在品牌建設與渠道建立方面,本土服裝品牌在傳統商業渠道依然面臨較高的渠道成本。在品牌建設與文化自信方面,紡織服裝作為文化載體和時尚表達,離建立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目標要求依然有差距,行業內文化資源的應用與推廣程度不高,消費市場培養力度不夠,中國時尚話語權與品牌影響力亟待提升。在責任建設方面,行業對社會責任建設和信用體系建設的認識深度、重視程度需要加強。市場公平競爭、知識產權保護依然面臨挑戰,假冒偽劣的個別現象對行業消費環境形成了破壞,賒銷行為對供應鏈誠信與產業協同造成了一定影響,信息時代行業社會責任建設和信用體系建設亟待探索。
因此,提議政府規范商業渠道環節亂收費的現象,降低渠道環節成本壓力;進一步規范市場競爭環境,針對網絡售假侵權的問題,加強品牌維權力度,加快電子商務監管體系建設,加強對侵權行為的處罰力度,提高違規成本;中國國產品牌進行大力宣傳。加大傳播中國本土文化價值精髓的力度,在消費層面培育文化自信
來源:中國紡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