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觀察】11月27日,由上海紡織(集團)公司、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上海市分會、中國國際商會上海商會聯合主辦,東華大學、上海市紡織工程學會支持,上海紡織技術服務展覽有限公司、上海市國際展覽有限公司承辦的2017上海國際紡織智能制造高峰論壇在上海東錦江希爾頓逸林酒店隆重舉行。中國紡織工業聯會黨委書記高勇,上海紡織(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上海市紡織工程學會理事長封亞培,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蔡永蓮等領導出席了本次會議。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高勇在論壇現場講話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高勇出席會議并表示,當前,我國紡織行業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行業結構不斷調整,服裝、家紡等傳統紡織行業逐步實現個性化定制,企業注重打造中國品牌,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成為紡織行業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不斷發展的紡織機械行業則成為紡織行業持續的基礎。 高勇表示,《中國紡織行業“十三五”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要形成和推廣“智能化紡紗生產線”、“智能化滌綸長絲生產線”、“智能化印染生產線”,“智能化多模頭紡融復合非織造布生產線”,“智能化針織生產線”,“智能化服裝家紡生產線”6條智能化生產線。截至目前,這些生產示范線已經初具雛形,并實現了關鍵技術的突破。如今,智能化、綠色化設備的應用、智能化工廠的建立,進一步奠定我國紡織行業的生產優勢,支撐紡織工業進一步發展。
大會現場
在新的時代,中國紡織工業要靠改造提升來發展,首先服裝、家紡要個性化定制,要與我國文化相結合,打造中國品牌。從產業結構來講,重點要向產業用方向傾斜,過去三年,纖維增長的增長部分,主要依靠產業用紡織品增長。去年增長了200-250萬噸的新型纖維,幾乎全部用于產業用紡織品。在結構調整的同時,傳統的紡織業要進入智能制造時代和綠色制造時代。
十三五期間,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組織編制的十三五規劃,重點也是智能制造,在具體產品制造方面,我們列出六條智能化生產線。包括長絲、紡紗、針織、印染、無紡布、服裝。同時,綠色制造對整個行業提出新要求,尤其對紡機制造業提出新要求。近兩年,印染行業技術改造更新速度加快。紡機行業在加快自己轉型升級的同時,紡機企業要多生產智能產品、綠色產品來支撐整個紡織工業發展。
此外,現場的五位專家進行了主題報告。其中,中國紡織機械(集團)有限公司銷售公司總經理張炎生進行了主題為智能化紡紗解決方案的演講,他介紹了智能化紡紗設備,同時圍繞實現智能化紡紗采取的措施展開主題演講。
來自東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張潔教授,在大會上做了主題為大數據驅動的紡織智能制造平臺架構的演講;诠I4.0與中國智能制造標準化參考模式,張教授提出大數據驅動的紡織智能制造平臺標準化體系架構,闡述橫向集成、縱向集成與端到的端集成等智能制造工作。從紡織智能制造需求出發,介紹基于大數據平臺的產品設計智能化、生產組織智能化、營銷智能化等典型應用場景。
來源:中國紡織經濟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