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觀察】浙江省紹興縣環保局污染物總量控制中心主任汪劍峰時不時會接到一些印染企業主打來的電話,詢問的都是一件事:企業的單位排污納稅排名情況如何。
什么是單位排污納稅排名?企業主為何如此關心這一排名?環保部門怎么管起了企業納稅情況?
減排壓力大,探索以“噸排污指標財政貢獻率”論英雄
紹興縣是老牌全國百強縣,印染、紡織是支柱產業。2009年,紹興縣印染產能分別占全省和全國總產量的一半以上和1/3,工業污水年排放量達到1.86億噸,排放強度是全省的3倍。
2010年初,紹興縣印染化工行業被浙江省環保廳實施“區域限批”,8個月后被“解限”。
進入“十二五”,紹興縣化學需氧量要繼續削減15%。但隨著企業進管污水提標、90萬噸的大型污水處理廠運營提效,工程減排手段已不多。
在此情況下,紹興縣對占全縣工業污水排放總量90%的印染化工企業出臺了以“噸排污指標財政貢獻率”論英雄的環保新政,利用環保倒逼機制,調動企業積極性,強化企業主體責任。
兩年一核減,對全縣205家印染企業實行五檔動態排序管理
“噸排污指標財政貢獻率”,指企業排放每噸污水對財政及利稅收入的貢獻率。
紹興縣根據印染企業單位排放的綜合經濟效益排序,優化配置排污指標,對全縣205家印染企業實行五檔動態排序管理。
算法很簡單:企業排污量由縣水務集團提供,實繳稅費由國稅和地稅局提供;排序也很簡單:按企業噸排污納稅額排名,前四檔每檔企業數為40家,第五檔為45家。
經測算,紹興縣環保局定下了這樣的規則:排名在第一檔的企業,原核定的排污權指標不變,即不需新增“十二五”化學需氧量的削減任務;第二檔企業在原核定排污權指標的基礎上削減11%;第三檔削減14%;從第四檔開始,削減量要達到17%;排名最后的第五檔企業則必須完成削減20%的任務。
同時,這一排名還將列入紹興縣工業企業綜合經濟效益排名,并與扶持先進、淘汰落后產能和有序用電等掛鉤。
“我們并不只在‘十二五’最后一年實施核減,而是兩年核減一次,今年將著手第一次排序。”汪劍峰說,之所以這樣考慮,是從幾年來的實踐中摸索來的。
從2008年起,紹興縣環保局在當地媒體上不定期刊登《紹興縣污水進網企業單位排污納稅情況的通報》,引起極大震動。
然而,紹興縣環保局發現,按季度或年度進行排名存在一些問題,如一些企業因更新污染小、效益好的進口設備或者進行技術改造,享受退稅政策而導致企業當年的稅收少,排名不科學。經不斷優化后,排名改為兩年一次。
落實企業減排主體責任,改變了環保部門與企業主被動關系
“‘噸排污指標財政貢獻率’將企業單位排污與稅收掛鉤,既體現了企業對社會的貢獻大小,也推進了企業主動減排。”紹興縣環保局局長章金堯告訴記者。
在馬鞍鎮騰達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長嚴海興說:“環保要求現在是越來越高了,我們幾個搞企業的朋友坐下來,談的都是這個問題。”
4年前,并不懂行的他買下了這家當時已經創辦了10年的企業。接手后,減排倒逼著他開始了轉型升級。2010年,公司投資1.2億元,從國外引進了低浴比染色機進行生產線技改。嚴海興介紹說,技改后,加工1噸成品布耗水較過去減少一半還多,一年僅節煤、節水就可省下近千萬元。
2011年,這家公司又投入5400萬元,建成日處理6000噸污水的膜處理系統,中水回用率達65%。雖然因技改退稅影響了噸排污指標財政貢獻率排名,但公司實現產值3億多元,利稅超1600萬元,預計公司的排名將大幅提升。
老企業在轉型,新企業也在升級。
做貿易出身的周傳根,2007年創辦浙江嘉業印染有限公司時即定位于專做高端針織面料。公司花巨資引進先進機器設備,并投入1000萬元引進了國外先進的中水回用設備,設計化學需氧量處理標準比核定的納管標準低一半,水量也比核定的少。
“要么不搞印染,搞的話,環保必須是第一位的。”即便是排序進入了第一梯隊,周傳根仍表示,公司的污染治理必須要跑到政府前面。據了解,這家公司正準備改建污水處理系統,將納管污水化學需氧量降至50mg/l以下。
有了排名,就有了壓力,排名靠后的企業在奮起直追。
“有家企業2011年噸排污納稅額僅0.07元,到2012年,猛追到了2.87元。”汪劍峰說,排名靠后,很可能會列入到淘汰范圍,關系企業存亡。
2012年,紹興縣印染企業噸排污納稅額達8.7元,同比增加1.3元,而同期印染行業污水總量從1.7億噸下降到1.57億噸。
“紹興縣真正利用了減排的倒逼機制促進減排。”浙江省環保廳副廳長虞選凌告訴記者,“噸排污指標財政貢獻率”這一環境管理創新,充分落實了企業的減排主體責任,改變了環保部門與企業之間的主被動關系。
“既優化了公共資源,也為落后產能的淘汰提供了衡量標準。”虞選凌表示,下一步,浙江省將全面建立行業減排的激勵機制,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來源: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