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觀察】來自三水稅務部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三水佳利達紡織印染有限公司2011年納稅1500萬元,而到2012年前三季度就已經納稅5051萬元。
昨日,佳利達董事長姚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現得信心十足:“我們預計2012年全年納稅將超6000萬元。目前正在股改,爭取在明后年申報主板上市。”
短短9個月,三水紡企“佳利達”憑什么創造了這樣的“掘金神話”?
客戶變股東向股東拿訂單
2011年的棉價“過山車”讓許多紡企損失慘重。年初棉花價格一路猛漲,達到3.5萬元/噸的歷史最高位。包括佳利達公司在內的許多紡企開始取消訂單。
姚穎回憶,由于前期推掉了不少訂單,公司部分生產線停產,最嚴重時連續10天停掉1/3的機器。當時,大塘工業園內的紡企總產能跌了兩成以上。
但佳利達的股東們在此時發揮了神奇作用。2011年6月,公司在香港的大股東開始伸出援手,一口氣下了100萬米布的訂單。7月后,佳利達一臺機器都沒停過。
原來,佳利達公司共有9個股東,其中有4家在2008年之前卻是公司的客戶,分別位于德國、香港、澳門和中國大陸。這些股東每位分別占公司10%的股份,作為客戶,這四家公司近年在佳利達的采購額約占佳利達年產值的四成。
客戶變股東,營銷創新讓佳利達順利突圍。$$分頁$$
排污變治污用服務挖“金礦”
2005年,佳利達進駐大塘工業園。2006年2月,佳利達正式建成投產。當年,佳利達砸下重金,將園區的熱電廠、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悉數收入旗下。
姚穎笑著說,“佳利達的這一步,是被逼出來的。”
佳利達進駐初期,大塘工業園正在向“三集中”(集中供水、供熱、污水處理)努力,并整合企業化經營,但長時間的虧損迫使企業中途撤資。而對“三集中”需求巨大的佳利達與同行們開始和園區一起叫苦。
一邊是企業急需增資擴產,一邊是園區急需完善配套。姚穎突然發現了商機。從2006年到2009年,佳利達在“三廠”上的投資基本每年都在1.5億到2億之間,總計投入超過6億元。為破解技術難題,佳利達主動與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華南理工大學環境工程學院等科研院所密切合作,主要集中在廢水、廢氣、污泥、中水回用四個領域。
佳利達的眼光挖出了個“金礦”。數據顯示,佳利達2012年前三季度共實現產值5.5848億元,稅收達到5051萬元。
園區變客戶靠“模式”謀上市
伴隨大塘工業園配套的完善,進駐企業從2010年開始明顯增加。佳利達通過供水、供熱和污水處理業務的多元化拓展,不僅消除了園區內大小企業發展的“后顧之憂”,也藉此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
“傳統產業要改造,但丟不掉。”姚穎表示,衣食住行是老百姓的必需品,傳統產業還有更大發展。環保要求越來越高,環保消費也就越來越旺盛。我們先從產業鏈上把同行變客戶,積累了經驗模式,再把園區變成客戶。
11月28日,佳利達在湖南長沙的工業園將正式開工建設。
除了不斷開發新的園區項目,將“大塘模式”延伸至全國,佳利達也正在努力尋求上市。姚穎告訴記者,佳利達目前正在進行股份制改革,并爭取在明年下半年或后年的上半年申報主板(上海)上市。上市后,通過募集資金,佳利達還將實現更大的跨越式發展。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