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6日至7月25日,海寧市環保、公安部門首次開展聯合執法月活動,兩部門共同派員組成“海寧市公安局駐海寧市環保局聯絡室”,起到了聯動協作執法的橋梁紐帶作用。聯合執法月重點檢查制革、印染、電鍍、化工、造紙等行業以及重點信訪企業193家。聯合執法行動200余次,查處了於氏龍制版公司私設暗管直排污水、華氏化工傾倒廢液并逃逸等一批環境違法案件,涉及違法企業41家。
查處力度空前。如在“於氏龍”案件辦理過程中,除環保部門依法予以10萬元罰款,提請市政府責令企業停產整治外,公安機關對該企業法人代表於某和生產管理負責人徐某作出了行政拘留12天的處罰,市人民檢察院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成為海寧市法院受理的首起環境保護公益訴訟案。
市環保局環境監察大隊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圍繞“生態環境治理”這件“最艱巨的事”,環境執法力度持續加大。截至目前,已出動執法人員14000余人次,查處環境違法案件118件,責令停產企業(含部分設備停產)46家,拘留5人。全市環境違法行為得到遏制。
其中,對廢氣、廢水和固廢排放進行了重點檢查。在馬橋經編園區清潔空氣專項行動中,對27家廢氣污染企業下發了限期整改通知書,并執行“一廠一策”治理提升方案。現在,已初步實現園區印染、經編涂層等重點企業污染物排放排氣口廠界雙達標,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等出現下降。
與此同時,市環保部門在企業項目審批、環保設施運行和環保“三同時”驗收等方面,加強了提前介入服務和上門指導,使企業少走彎路,推動項目盡快開工。
接下來,環境聯合執法將在環保、公安聯合執法月基礎上進一步深入。市環保局、人民法院、公安局已聯合下發《海寧市環境聯合執法整治行動年實施方案》。“加強執法,特別是對印染、化工等重點行業企業的執法檢查,目的是使企業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企業在污染治理方面加大投入和整改力度,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市環保局環境監察大隊相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海寧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