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后,埃塞俄比亞政府制訂了一項宏偉計劃:加速工業化進程。該進程包括減少農業稅收促進農業發展;鼓勵出口賺取外匯;增加就業減少貧窮。其中把紡織服裝作為重要的發展行業,增加投資,提供政策扶持,完善產業鏈。政府計劃使紡織品、針織品、服裝的出口從05/06年度的1100萬美元提高到08/09年度的5億美元。政府許諾將動員全國的力量不遺余力地完成這個計劃。
低廉的勞動力
埃塞俄比亞國土面積110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500多米,有“非洲屋脊”之稱。埃塞俄比亞地處熱帶,但氣候溫和,地理環境類型多樣。該國土地肥沃,種植棉花,同時也適合種植各種天然纖維,包括亞麻、大麻、苧麻和竹子,還有養蠶。作為世界第二大窮國,人口7600萬,其中85%以上從事農業生產,該國具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電力價格在非洲是最低的。埃塞俄比亞位于非洲東北部的“非洲之角”,可以方便地通過吉布提港進入紅海,進而進入中東,通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然后進入歐洲和美國。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埃塞俄比亞可以方便地進行世界貿易往來。
埃塞俄比亞已經與世界多個國家簽訂了雙邊投資促進和保護協議,尤其是非洲增長與機會法(AGOA)與普遍優惠制(GSP)法案的實施,埃塞俄比亞的紡織品可在免稅和無配額限制的情況進入美國和歐洲市場。
紡織業依然國有
埃塞俄比亞紡織服裝業盡管是國家最重要的制造業,但仍然很不發達。現有8家規模較大的紡織企業,除了Almeda紡織廠外都是國有企業。其中2家是紡織廠,2家是紡紗廠,3家是地毯企業。這些企業可年生產布1.2億平方米,紗線3.2萬噸。大多數企業由于設備老化,投資不夠,遠未達到設計的生產能力。
在針織和服裝領域,主要以私人企業為主。現有44家服裝企業,許多都是新建企業,還有80家正處于籌備興建階段。這些新建企業大部分都渴望出口訂單,由于是新建企業,他們并不因循守舊,渴望按照客戶的需求進行生產,但缺少的是必要的專業指導。企業都是由私營業主創建,而非相應的行業專家。行業發展還不成熟,企業不可能奢望靠郵寄樣品而獲得訂單,生產出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但企業也正在努力試圖與客戶建立長期穩定的良好關系。
產品包括男女外套、兒童外套、休閑裝、工裝和運動裝,針織品包括T恤、polo衫和傳統婦女用紡織品。除了Nazareth工廠正考慮生產時尚針織品外,其他企業還沒有進入時尚產品領域。Narga服裝廠剛剛新進了2臺制襪機和相應的配套設備,每臺8小時可生產襪子1000雙。
開始跨國采購
大部分服裝企業既生產針織品又生產梭織物。比如Almeda、Elias、MAA、RasDashen、GMM、Haile、Mulat、Narga、以及OasisAbyssiniaandYonis等服裝企業均如此。前4家企業還生產圓機產品或有意生產此類產品。Klowt公司和全紡服務公司(TTGS)提供采購服務。其中TTGS是一家與英國合資的公司,成立于2006年,該公司不僅負責從埃塞俄比亞國內采購,還主要從英國市場采購。此外,公司還提供采購和投資方面的咨詢。
注重出口市場
埃塞俄比亞紡織服裝業主要面向國內市場,但近來政府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鼓勵企業擴大出口。象Almeda紡織廠、Nazareth服裝廠、Muya、MAA服裝廠、Mulat服裝廠、RasDashen紡織廠等企業都涉足出口業務。
埃塞俄比亞年產原棉11萬噸,其中只有大約6000噸用于出口。其他的原料如合成纖維、面料、化纖等都要進口。當地也生產紗線,但水平難以達到國際標準。
當地不缺勞動力,但大多數未經培訓,全國甚至沒有一家培訓中心。培訓工作都是企業自己完成的,紡織業勞動力成本平均是35美元/月。普遍缺乏市場營銷、設計、預處理、生產和運營管理、質量控制、工程技術等方面的人才。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政府鼓勵企業吸引海外人才,政府決定為海外人才支付75%的成本費用。
多種投資機會
各方對紡織業的投資躍躍欲試,投資的范圍包括紡織、針織和服裝生產。投資方式采用收購、租賃、承包國有企業、設立新廠、建立棉花種植基地等。此外,減少稅收和關稅、補貼、優惠貸款、優惠土地轉讓等國家優惠政策給投資者增添了信心。作為國家工業化的一部分,加速紡織業的現代化使埃塞俄比亞服裝業在2007年后繼續從非洲成長機遇法(AGOA)中受益。根據非洲成長機遇法條款,從2007年起,允許非洲國家出口美國的服裝采用當地面料或者采用美國以及符合AGOA資格的國家面料。
政府提供幫助
政府振興紡織計劃實際上還涉及環境、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領域,諸如人員培訓、增加電力和石油供給、擴大交通運輸、擴建碼頭、改建道路、改進通信等,以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溫和的氣候、低廉的工資、豐富的勞動力、稅收的減免、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外籍人員雇傭限制的解除,政府所做的一切意在為外國投資創造良好的環境。美國最近的一份報告認為,埃塞俄比亞政府在改進外貿政策、吸引外國投資、減輕財務負擔、減少政府干預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從世界上看也名列前茅。
埃塞俄比亞投資管理局(簡稱EIA)為埃塞境內的所有外商投資活動提供“一個窗口”服務。EIA向投資者提供所需的有關資料和信息,接受投資申請,批準和向外國投資者發放投資許可證,向新成立的營業性機構提供注冊服務,批準已經許可的投資項目當中外國人員的移居工作和向外國雇員發放工作許可證,向已批準的外商投資項目發布貿易和營業執照,按照聯邦地方政府的有關法規向外國投資者獲取土地提供便利。
凈化投資環境
在埃塞俄比亞,任何投資活動都受到鼓勵。那些為建立工廠而必須的生產資料進口都是免稅的,也包括那些為生產出口產品所需要的原材料。在紡織服裝行業,出口產品一律免稅。在某些情況下,6年的所得稅免除期可以延長到8年。對外國投資有一整套安全保護措施。
此外,對于外商投資企業,其專業顧問和培訓人員政府提供75%的資金支持,并對設備引進提供70%的低息貸款。
聯合國認為埃塞俄比亞在發展中國家中是最適宜投資做生意的國家之一,其政府設立的反腐敗機構多年來一直發揮著積極作用。政府還頒布了強有力的反愛滋病政策,力圖使感染率降低到總人口的1~3.5%,大大低于某些非洲國家的平均水平。雖然阿姆哈拉語是埃塞俄比亞的官方語言,但英語是第二大語言,也是高等教育所用語言,英語在商業、銀行、金融領域也有著廣泛的應用。
基礎設施薄弱
在埃塞俄比亞具有投資優勢的同時,其弱勢也應引起注意。和其他欠發達國家一樣,埃塞俄比亞基礎設施建設還比較薄弱。鐵路交通相當落后,大量的投資投向公路交通,但是考慮到全國道路條件的不同,公路交通的改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埃塞俄比亞航空業四通八達,但靠近紅海的厄立特里亞港依然關閉,進出貨物主要靠吉布提港。埃塞俄比亞水電和地熱能源豐富,利用率只有1.5%。
企業文化空白
埃塞俄比亞的企業文化也很落后。對西方質量標準的理解,對設計、款式以及生產效率概念的感悟都很欠缺。但沒有概念總比錯誤的概念好,只要引入正確的理念,埃塞俄比亞紡織服裝業前途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