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草亚洲视频,龙之谷私服,网页私服,网页私服

您的位置:集萃印花網行業資訊企業新聞→詳細內容
【字體: 】      
科技創新改造升級 江西夏布"織出"產業轉型路
集萃印花網  2011-10-14
【集萃網觀察】我國的苧麻產量占世界總產量九成,被譽為“中國草”。苧麻又是一種優質高產的纖維作物,纖維長度為棉花的6至10倍,同時又適宜與羊毛、、化纖混紡,既是理想的夏秋季衣料,又是工業的重要原料。用苧麻制造的布叫夏布,夏布制造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主要產地在江西、湖南、四川、重慶等地區。

  江西恩達家紡有限公司的職工正在自動絡筒機前工作。

  江西是全國重要的苧麻產地,品種資源豐富,夏布生產發達。江西分宜夏布以“輕如蟬翼、薄如宣紙、軟如羅娟、平如水鏡”而著稱,1915年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上世紀20年代,分宜縣年產夏布10萬匹,進入手工夏布生產的全盛時期。

  然而,隨著西方發達國家紡織工業的不斷進步,先進紡織技術不斷應用。手工制造的夏布因質量不穩,花樣單調,顏色單一,勞動生產率低,市場逐漸萎縮。近年來,江西夏布產業通過科技創新改造升級,依托傳統文化延伸產業鏈條,積極開發新產品,逐步走上了一條振興之路。

  科技改造古老產業

  說起夏布的革新,新余市分宜縣恩達家紡有限公司董事長邱新海是個不得不提的人物。

  1997年初,30歲出頭的邱新海毅然辭去分宜縣麻紡公司副經理職務,向親戚籌借3萬元在老家分宜縣創辦了一家夏布廠——分宜縣雙林新達紡織廠。雖說是廠,設備卻很簡陋,用的是老式腰機,招了十幾個工人,便開辦起來。此后,他一頭扎進了夏布業的“商!保桓南牟寂鞑贾苯愉N售的傳統做法,建起了手工式夏布漂染坊,將夏布印染后再外銷,銷售價格也有提高。

  剛剛在市場上站穩腳跟的邱新海又開始嘗試用植物染料印染夏布。經過精心組織,反復試驗,采用植物染料印染夏布獲得了成功。1998年10月,他從韓國引進一套國際先進的夏布加工生產設備、成立了新余市雙林恩達紡織印染有限公司,建立了國內第一家集苧麻、苧紗、漂染、成衣、床上用品于一體的夏布深加工企業。

  1999年,邱新海又引進韓國機械設備,籌建年產印染30萬匹夏布的植物染料印染生產線,2003年擴建到60萬匹/年的產能。機械印染夏布質量好,效率高,生產成本低,科技含量的提升使得企業效益成倍增長,當年銷售額就增加3倍,僅此一項年增收就達60多萬元,出口創匯也逐年攀升。

  隨著公司生產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邱新海通過對市場的深入調研,決定革新生產工藝,開展苧麻生物脫膠精干麻生產嘗試!盎瘜W脫膠對植物纖維損害大,而且COD排放高,治理困難,一直是制約苧麻產業做大的瓶頸!鼻裥潞8嬖V記者,2001年,他們與“武漢大學生命科學院”合作簽訂了“苧麻微生物脫膠”專利技術可實施合同。引進“苧麻快速生物脫膠新技術”專利進行中試,并于2002年列入國家星火計劃成果轉化項目。2004年4月項目通過驗收,達到國內先進水平。2005年,企業更名為恩達紡織印染有限公司。

  經過6年的持續研發和不斷改進,2007年恩達家紡耗資6000多萬元的苧麻生物脫膠技術和設備取得了重大創新與突破!氨M管實現生物脫膠工業化連續生產的可能性只有50%,我們還是把全部家底都投了進去,還從銀行貸了款!鼻裥潞O蛴浾哒勂鹆水斈隂Q策時的決心:“算是破釜沉舟了!

  2008年5月,國內首條年產5000噸的苧麻生物脫膠電腦自控生產線在恩達家紡順利建成,其研發設計的苧麻微生物脫膠罐,開發的苧麻生物脫膠電腦自控設備和工藝獲得國家專利。2008年5月27日該工藝通過全國麻紡行業協會專家評審,苧麻微生物脫膠項目,用水量比化學脫膠降低49.09%,產品質量和污水排放控制方面均達國家一級水平。

  在恩達家紡生產車間,公司副總經理黃建新拿出剛脫完膠的幾捆比頭發絲還細的苧麻纖維告訴記者:“這些原料經過與棉花混紡后形成的高檔麻棉紗線,比市場上的其他產品價格每噸要高2000元!

  有了核心技術的恩達家紡吸引了不少下游企業前來合作。江西五湖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衛東在考察恩達家紡后,當即決定與恩達家紡合資成立恩達時尚面料織造有限公司,在分宜建設10萬紡錠的夏布色織布廠!岸鬟_夏布產業有特色,有市場,有未來!标愋l東這樣看。

  “企業已經進入了集團化發展階段,恩達的產業鏈條已經從上游的種植一直延伸到最后的布料,并著手建設夏布交易市場!苯鞫鬟_家紡有限公司董事長邱新海告訴記者。此外,恩達家紡還收購了北京一家貿易公司來進行布料設計和推廣,并與法國一家知名設計公司達成合作,在國際上推廣中國夏布面料。

  “世界服裝T臺上,棉、絲、毛、化纖面料的服裝比比皆是,苧麻面料的確鮮見,很多知名設計師都想在這方面進行突破。”邱新海躊躇滿志地向記者勾勒夏布產業的未來:“而我們正好可以提供各種高檔夏布面料,未來的世界高端服裝,將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

  文化開啟誘人市場

  2002年2月,44歲的張小紅從新余鋼絲廠下崗了。作為“40、50”下崗人員,如何再就業,成了張小紅的當務之急。憑著對刺繡藝術的酷愛和追求。她懷揣家中僅有的1.8萬元積蓄,先后到天津、蘇州等地學藝。

  一番勤學苦繡,張小紅比較熟練地掌握了蘇州藝術刺繡的技巧和裝裱技術,從蘇州回家的那天,她買了幾本刺繡藝術書籍及一整套刺繡工具和材料。

  回到家里,她又從箱底翻出以前從民間收藏的一些針繡產品,發現在夏布上刺繡,能體現古樸、單純、返璞歸真的文化韻味,能夠比絲綢刺繡更能體現中國畫的風味和審美情趣。于是,她決心在夏布上進行刺繡,創造一種新的藝術產品。然而,夏布底子粗獷而厚實,在麻布上很難進行刺繡。通過虛心學習,刻苦鉆研,她的刺繡技巧和創作水平有了飛躍,在繼承傳統民間刺繡基礎上,她不斷探索和創新,仿制的山水畫惟妙惟肖,加上夏布近似宣紙的色澤和天然質地,使得夏布刺繡別有一番風味。

  剛創新的藝術產品難免面臨市場難題。2004年,張小紅舉辦了個人夏布刺繡作品展,并開了一家只有18平方米的小店,一邊賣一面做,結果忙了一年,還虧了1萬多元。2004年年底,她研發出軟化夏布的獨門秘方,經過處理的夏布不僅手感軟,顏色也更加富有古樸的韻味,并獲得了22項國家專利,產品也逐漸打開銷路。

  2005年開始,張小紅把小店變成了渝州繡坊,店面擴大到400多平方米,帶動了幾十個下崗女工就業。企業先后注冊了“巧妹”、“夏繡”、“渝州繡坊”、“張小紅夏繡”等4個商標,擁有了完全自主知識產權。2009年,又獲準成立了“新余(中國)夏布刺繡藝術研究所”,走出了一條集產品研發、人員培訓、市場營銷、企業管理為一體的新路,企業年銷售額由原來不過百萬元躍升至500多萬元。

  “我們每繡出一幅作品,都要進行集體點評,指出優點和不足,互幫互學互評,從而提高技藝和繡品的質量!痹谟逯堇C坊工作了3年的員工張文秀告訴記者。

  今年4月份,渝州繡坊選送的“夏繡”作品“李太白像”在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摘得“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渝州繡坊的產品先后漂洋過海,遠銷30多個國家,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博大文化的一個窗口和江西省對外交流的一張名片。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更多
  
  下一篇:
集萃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集萃印花網”上傳的所有內容:文字、圖片和音頻視屏等稿件,版權均屬于本網站,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和個人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注有“集萃印花網”的所有信息。若要轉載,務必取得本網站的許可(客戶服務),并要注明來源。如若違反上訴聲明,本網必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的其他文章,都注明了來源。本網轉載是為了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對其真實性負責。對于要轉載此類文章的媒體、網站及個人,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若有擅自篡改來源,均與本網站無關,其轉載者自負法律責任,同時本網也必將依法追究責任。
精彩圖集

最新資訊

流行趨勢

點擊排行
日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