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企業接單難。今年春季廣交會上,企業簽單90%以上是小單、短單,長單只占10%。
二是市場需求疲軟。從4月份開始,竹節紗市場非常冷淡,下游制造企業持觀望態度,既不敢大量購買,也不敢增加庫存,導致棉紗價格不斷下滑。上半年,湖南在全國市場上俏銷的竹節紗價格從40000元/噸下滑到32000元/噸,而且還很難賣出。
三是經營成本猛增。去年棉花價格瘋漲時,企業明知有風險,但為了保證足夠的生產配棉,不得不大量購進棉花,導致棉花庫存過多。今年棉花價格暴跌。由于棉花原料價格大起大落,下游客戶擔心棉價繼續下跌,不敢接單,紗布產品提前進入銷售淡季。目前,企業庫存較去年同期上升30%。由于棉紗成本居高不下,產銷價格出現倒掛,有的產品每噸利潤倒掛達4000元。此外,工人薪酬上升20%左右,加上石油、煤等價格頻繁上漲,物流成本明顯增加等,對紡織企業經營造成較大壓力。據測算,各紡企總體經營成本上升10%~90%不等。
四是企業資金偏緊。由于市場行情不好,紡織企業的棉紗和坯布等產品庫存增加,貨款回籠速度減慢,棉紡企業現金流動較緊張。
五是紡織服裝企業融資難。國家把抑制通脹和收緊貨幣流動性放在首位,銀行銀根緊縮,紡織企業融資愈發困難,制約了企業發展。
六是電力供應緊張。湖南從4月中旬開始,各地市陸續拉閘限電。各企業生產用電多為“供四停二”或“供三停一”。拉閘限電導致企業開工不足,產品質量難以保證,特別是對染色設備和自動化程度高的機械設備損傷大,訂單難以按時完成。
七是用工荒困擾企業發展。湖南紡織技校少,人才供不應求,而且紡織服裝企業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和工資待遇不如商場、酒店、服務業等行業。因此,紡織服裝熟練工流動頻繁。他們流向服務行業或長三角、珠三角薪酬水平相對較高的紡織服裝企業。
來源:中國印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