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保證體系就是要在貨物傳遞給客戶前確保其符合規格需要。印度人認為,能否把正確的品質賣給客戶取決于產品的成本。而客戶又總是希望用較低的價格買入較高品質的產品。
質量保證包含所有生產公司加工的全過程。從最初預處理到最后出廠和發運,檢驗產品都要通過各種渠道,進入市場前還要經過多次檢驗,確定產品質量是否可接受。服裝檢驗的目的就是在可視的情況下,查看清單和貨物是否一致,從外觀到說明書和樣品都不會錯過。但在印度,服裝的檢驗有多種類型。一般而言,檢驗人員會按照消費者的要求進行檢驗,而不是國際某種標準。
印度多數大中型紡織公司內部各環節都有自己的專職技術檢驗員。他們在首次生產前就要檢驗原材料的來源和品質,主要根據發貨單和說明書抽查樣品。從材料品質、樣式、裁剪和制作都不會放過。
首次生產前檢查
原材料一進入工廠,第一批材料就會徹底檢驗,主要通過產品原材料的差異比較和種類得出結果,并容許必要的差異。檢驗還要照顧生產的服裝款式、材料外觀、工作間的狀況、測量結果、紡織物原品質、重量、色澤和印染狀況等。
生產期內的檢驗
本次檢驗主要確保出現的任何差異或變化都能得到校正,也為下一步檢驗提供數據。如果發現差異比例較大,那么檢驗員會在校正之后做記載,以便告訴下一環節的檢驗員注意。
最終抽查檢驗
隨機抽查是在生產過程中當一部分生產完成后進行的檢驗。抽查的樣品往往來自發運貨物或一定的成品數量,或按照客戶要求進行檢驗。
AQL隨機抽樣檢驗
AQL隨機抽樣檢驗來自數學原理中的或然性與可能性,主要基于印度確立的軍事紡織標準(1MIL -STD - 105D)進行。這在印度意味著強制性檢驗。檢驗方法主要針對已成為商品的抽樣。抽樣數量和規格都有十分嚴格的規定。其檢驗結果如何完全取決于可接受品質的程度(AQL)。其中包含了數百個單位中瑕疵的最大容忍度。若在容忍度之內則被看做“可接受范圍”,即算合格;反之被視為不合格。
裝箱后的抽樣檢驗
在AQL隨機抽樣檢驗之后還有裝箱后的抽樣檢驗步驟。這取決于買方的要求或AQL的檢驗狀況。AQL 1.5為問題嚴重,AQL2.5為正常或品質優良,抽樣分為單種、雙種和多種。各種抽樣分為三個度:正常、中等和下等。這取決于檢驗要求和產品本身的質量。在印度服裝工業企業中,單種和雙種抽樣檢驗往往被用得最多。抽樣尺碼也表明各類代碼要求。此后,又有7種檢驗等級,其中四種為一般檢驗,另外三種為專門檢驗。
單檢屬于正常檢驗
要確保AQL達到2.5%,抽樣總量必須為1200件服裝,檢驗樣品量為80件,倘若其中發現5件有瑕疵,既被視為容忍度內,但若瑕疵產品超過6件,則被看作整體不合格而打回或重新檢驗。
雙抽樣—正常檢驗
抽樣數目1200件,抽樣檢驗數目80件,確保AQL4.0%。若抽樣檢驗發現瑕疵服裝達到7件,整體算為合格,倘若超過8件則被退回或重檢。在印度,測量差異度可根據客戶的要求而定,而諸多中小型公司并沒有硬性規定。
服裝瑕疵在印度還分為“嚴重瑕疵”和“一般瑕疵”,若出現嚴重瑕疵,那是不可校正的,倘若整體不合銷售質量,那么就會作為次品打折銷售。而次要瑕疵還具有一定實用性,因此會進一步用糾正(如縫補、洗滌)方式加以補救,然后按照正品銷售。但若瑕疵出現在服裝前部,則會看做嚴重瑕疵處理。
總而言之,由于客戶總是期望用最低的價格購買最高品質的貨物,印度服裝工業也越來越強調服裝質量或品質。他們總是強調生產的最初環節的檢驗情況,同時也不放過最后的檢驗。倘若客戶還有特殊要求,他們就不遺余力的按要求完成檢驗。還有一點,為確保質量,印度的服裝生產趨向于全程自動化監控。印度制造商也期望實現由負責任的專門人員“在線”監控。因為,在線監控可實現從最初的纖維原材料加工開始。不管怎么,他們都希望在正確的時間采用正確的步驟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來源:中國纖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