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簡單回顧一下剛剛過去的“十一五”紡織業的基本情況。這個發展時段我想大家都清楚,我們有兩個非常關鍵性的或者說是標志性的歷史事件。一個就是所謂的后配額時代,一個就是金融危機。我們在過去的五年,首先我們是迎來了所謂的配額取消貿易自由化。大家知道我們在研究入世的時候,國人包括世人對中國紡織業是普遍看好的,認為中國入世紡織業將是最大的贏家。但事實上我們知道,在05年配額全面取消之后,我們雖然迎來了出口短期的高速增長,但是好景不長,一些主要的原先設置配額的國家,又重新對我們進行配額設置,使我們原先感到如此美妙的貿易自由化顯得非常的短暫。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我們中國紡織業就加大了結構調整,我們越來越多的把我們國內市場作為我們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和支撐點。在這樣一個驅動力下,紡織工業經歷了可以說調整轉型的06、07年。
到了08年,我們又遭遇了先是次貸危機然后又是國際金融危機,我們紡織業是受這個危機影響比較早的行業。早在08年一季度,當時我們到地方企業進行調研,已經感觸到我們的出口在減速,也就是說,次貸危機已經開始對我們產生了影響。08年整個可以說減速的速度在不斷的加快,乃至于到09年的一季度我們的出口增長到了谷底。以后,隨著整個經濟包括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組合拳的出臺,我們開始逐步恢復,但是09年全年可以說我們出現了紡織業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出口負增長,就是負的9.6%。這就是金融危機給我們帶來的沖擊和壓力,但是好在我們國家有非常強大的刺激經濟政策,包括四萬億的投資,包括紡織調整規劃。對于我們這個行業恢復可以說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再加上我們自身在危機的背景下,不斷地加快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終于使我們比較早的而且比較有力度的從金融危機當中走了出來,乃至于我們到2010年這個行業在經濟運行上,在主要的經濟指標上,都出現了歷史的新高。
2010年全國的紡織行業加工總量達到了4130萬噸,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了4.7萬億,增加值達到了12800億,各種紗達到了2720萬噸,布770億米,出口額達到了20605億美金。利潤的增長率也得到了比較大的提高,就業人數仍然保持在2000萬人口之上。這就說明我們雖然遭遇到后配額時代給我們帶來的一些新的摩擦,我們雖然遭遇了金融危機,但是中國紡織工業在過去五年克服了重重困難,走的非常的精彩,也非常的輝煌。當然我們業面臨一些新的矛盾和困難。
今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我想任何行業和部門都想力爭有一個良好的開局,我們的開局情況怎么樣?應該說從數據上來看還是不錯的,我們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32%,各大產品總量都在10%以上的增速,出口增長了24%,消費是增長了23%,投資增加了38%,經濟效益是增長了54%,這些主要經濟指標都反映了我們今年一季度,今年的開局狀況良好。
但是,我們也逐步感覺到我們經營的難度越來越大,而且我們已經開始感受到面臨著許多經營的風險。這些經營風險大體有幾塊,第一塊就是資金。大家知道,現在我們國家宏觀調控的政策是要把CPI控制在合理區間,所以貨幣政策越來越緊,存款準備金率幾乎每月都提高0.5%,也有加息這樣的一些政策選擇。這樣一來,我們紡織行業畢竟是中小企業的行業,而且是非國有企業占主體的行業,所以隨著國家控制信貸的規模和信貸增長速度,這樣使我們的企業從銀行獲得資金來源的難度越來越大,再加上今年我們也出現了趨于庫存化的矛盾,當然這里和原料價格波動有著直接的關系。前面有專家說了,去年我們面臨棉花價格大的波動,從年初開始一直在緩慢增長,到了9月份之后可以說出現了瘋漲,這種漲勢沒有給我們帶來多大的挫折,相反我們一些企業,特別是棉紡織企業也跟著棉花不斷提高價格,紡織行業從中獲得了利益。但是今年的情況就出現了逆轉,今年是高開低走,使得紡織企業后期有很多高價的庫存,這一升一降使得多數企業在原料上受到很大的壓力,受到很大的損失,再加上隨著棉花價格的下跌,我們的后道采購變得極為保守和謹慎,這樣使得棉紡織行業的產品積壓大幅度增加,再加上資金緊張和短缺,所以原料的價格波動給行業帶來很大的壓力,尤其是前道行業。
另一個壓力就是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可能對我們的行業主要表現在一些生產要素的價格上,就是煤、電、油、氣這樣一些方面。這樣一些方面現在普遍趨緊,趨緊的原因這是宏觀上一些環境和因素造成的,因為今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所以很多地方大干快上,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增長,所以對一些基本的生產要素需求也猛漲,再加上一些高耗能行業的抬頭,造成了這些要素的緊張,我們行業也同樣面臨這樣一個困境和壓力。而且今年特別是用電這方面可以說是淡季不淡,高峰來的比較早,二季度可能這方面壓力更大。
再一個壓力就是來自于市場,大家知道今年全球經濟處在緩慢復蘇爬坡的階段,特別是一些主要的經濟體國家,美國經濟的不穩定性,前兩天美聯儲主席已經發表講話,指出美國經濟還沒有站穩,這是不是預示著美國第三輪寬松的貨幣政策即將出臺,這是一個不好的信號。歐洲一些主流國家雖然不錯,但是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拖累歐盟歐元區經濟,日本大地震、核泄露,導致經濟大傷元氣,其他新興經濟體國家通脹壓力也很大,同時北非戰爭動亂,油價飛漲等等,我們今天面臨的經濟環境有很多不確定性。
以上是我給大家做的一些羅列,體現出我們今年雖然開局數據不錯,但是這些數據一方面有去年太好有結轉過來的原因,同時還有我們統計局的調整,兩千萬算規模以上,一些中小企業被排除在外,所以整個效益情況在數據上反映還不錯。但是我們目前面臨的這些經營風險已經實實在在讓企業感受到了壓力,而這個壓力究竟有多久?現在還很難說的清楚。不過我們紡織工業是一個市場化程度很高的產業,這么多年風風雨雨,我們年年都會遇到難題,但我們年年都能走過來。所以我們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能戰勝這些困難。當然這里需要一些目標和戰略的引導,使我們在未來的一段時間有更高、更遠的追求。
紡織工業的“十二五”規劃還沒有出臺,但是從我們行業組織來說,我們期待著通過未來十年的時間,建設成我們在本世紀初就提出來的紡織強國這樣一個戰略性的目標,然而要實現這樣一個目標,我們一方面要在科技上加大投入,要提高我們的科技水平,在纖維材料、紡紗制造、印染整理、家紡服裝、紡織機械、標準化、基礎研究、信息化這些方面要加大攻關力度,并把成熟的項目加快推廣和應用,來提高我們整體的科技水平。另一方面就是不斷的去培育、打造我們中國的民族品牌,這里一方面繼續貫徹打造品牌的價值觀體系,這就是品質、創新、快速反應和社會責任四位一體的品牌價值觀,并把它落到實處。同時我們還要和方方面面聯手去營造適合中國品牌成長的生態環境,包括政策環境、文化環境、商業環境和競爭環境,使我們中國的品牌成長有一個非常好的土壤和機制。第三就是我們要推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在低碳、綠色、循環三個關鍵點著力,使我們的行業能夠有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路線,為強國提供監視的保障。最后一條,就是我們要建設適應強國建設的人才隊伍,這里面既包括科學家、工程師、行業領軍人物、經營者、一線工人,總而言之形成一種人才體系,為強國建設奠定強國之本。
我們期待著這個行業在新的歷史時期繼續發揮國家賦予他的三大歷史責任,也就說作為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是重要的民生產業,也是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不負眾望,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新的貢獻。謝謝大家。
來源:中國棉花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