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5月3日),國內棉花現貨市場自節后以來進一步下挫,紡織企業采購意愿淡漠,市場成交繼續低迷。節后首個交易日,中國棉花價格指數報收26638元/噸,較前一交易日跌289元。
據中國棉花信息網信息員反饋,昨日市場延續節前跌勢,皮棉到廠銷售報價大幅下跌,紡企仍無明顯補庫意愿,一些小紡織廠延長放假時間,緩解開工壓力。
從去年下半年到如今,棉花經歷了從“貴族”到“窮人”的轉變,價格連連下跌,棉企和紡織企業正為如何消化較高的庫存發愁。
“糾結!币晃粯I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棉企和紡織企業由于棉花價格的不斷下行而難以布局今年的經營策略,預計棉花價格還將繼續下降。
紡企割肉“去庫存”
由于央行連續調增貸款利率及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貸款經營的棉花加工、貿易、紡織企業資金成本明顯增加,下游企業仍處在去庫存化階段,預計將延續至5月甚至更久。
上月,全國各地紡織廠繼續走在積極的“去庫存”路上,采取打折、促銷、直降等多種手段努力減少棉紗庫存,以回籠資金。
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發布的報告,截至4月11日,紡織企業紗銷售率為84%,環比降低8.8個百分點,為2008年9月以來最低水平;庫存天數為26.5天,環比增加13.1天,為2009年3月以來最高水平。
“目前棉布去庫存壓力最大。”浙江嘉興興明紡織公司經理顧興根告訴記者,主要原因在于采購商減少,由于去年棉價太高,很多采購商都選擇以其他面料代替棉布。
顧興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去年5月,棉布單價可以賣到11~12元,目前價格只有8元多,且今年棉布原料是去年的高價棉,成本還要翻倍。
事實上,由于棉花價格攪擾,紡織行情繼續惡化,河北、江浙等中小紡織企業已出現停機現象。
河北保定某紡織企業負責人劉經理說,現在紗價掉得很厲害,價格較上周跌600~700元/噸,由于訂單稀少,企業成品庫存一般在2個月以上,資金周轉面臨困難。特別是企業看低后期市場聲音逐漸增強,均在調低產量或者干脆停機。
庫存棉花“量多難出”
二季度,紡織企業正忙著消化庫存、周轉資金,棉花企業和棉農手中卻還握有大量去年存棉,在棉花價格已經顯現跌勢時,棉農和棉企正深陷“賣不出”的窘境。
山東德州市棉花協會馬秘書長介紹,往年4月底、5月初,棉農手中的棉花基本賣完,收購加工企業也停收放假。
據記者了解,目前地處德州的全國棉花生產十強縣的夏津存棉量高達40%左右,部分村莊存棉量在80%左右,甚至有的農戶一斤未賣,家中存著上萬斤棉花。
某棉企老板說,目前皮棉價格已降至28000元/噸以下,而庫存皮棉的成本在29000元/噸以上,出手就意味著虧損。棉價的起起落落讓棉企老板們很糾結,干脆關門停收。
布瑞克咨詢分析師林國發認為,過高的棉花價格造成棉紗成本暴漲,隨著紗棉價差縮小,紡織企業利潤大幅縮水,紗線需求不旺,庫存擠壓較為明顯,受此影響部分紡紗企業甚至停止棉花采購,消耗手中庫存。
預期后市棉價續跌
棉花自經歷去年下半年開始的“過山車”式價格上漲后,多重原因恐導致今年棉花價格難以賣出高價。
全球搶種導致供給增加,對今年棉價的影響不言而喻。澳棉和巴西棉今年大豐收,目前新棉即將大量上市并裝運出口,而且當前價格很低。
據了解,2011年度我國植棉面積也普遍增加,預計可能超過之前的預測。目前棉區整體氣候適宜,好于去年,而新疆北部地區4月下旬溫度高達30度以上,為往年罕見,有利于棉花生產。
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信息監測中心總監馮夢曉表示,不出意外,2011年度全球棉花供需矛盾將明顯緩解,期末庫存有望再次恢復到1000萬噸以上。
他還稱,國內棉花價格2005~2010年的年度漲幅分別是5%、3%、-5%、-5%、40%和86%。2009年和2010年棉花的年度漲幅突破常規區間,主要是由于2010年度全球棉花期初庫存下降至869萬噸,為1997年度以來低位,而中國棉花期初庫存約為232萬噸,也創下1995年度以來低點。
“最終棉花需求或低于預期。”林國發還提到,相對于棉紗,混有一定比例的化纖需求較好,庫存積壓也不明顯。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