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及原因:糊版時版面圖紋不清,網點線條擴大,相鄰網點相互并合,使印刷品墨色很深并發粗,層次減少。糊版的原因除藥水太談、輥筒壓力過大以及橡皮布繃得過松等因素外,常見由油墨造成的有如下原因:
。1)油墨調得太稀薄,質地太松,其內聚力較小,極易向外鋪展,造成網點及線條的擴大。
(2)下墨量大,超過版面圖紋所能容納的墨量時,向外鋪展而造成糊版。
精細網印刷要嚴格控制油墨質量,否則極易糊板
。3)油墨顏料太粗或粉質太重,連結料對其傳遞性能降低,造成沉積在版面上阻塞網點。另一方面因顆粒太粗,細網容納不下而向外擴展,同時對版面磨擦加大,破壞了空白部位的親水性能使其感脂,致使相鄰網點互相并合而糊版。
。4)油墨油重,使版面的空白部分感脂而產生糊版。如果油墨中加入的輔助料太多,能降低油墨的粘度、墨質變松而且使油墨的油性加大,也會造成糊版。
。5)油墨堆積在印版上,阻塞網點的空隙,擴大線條,引起糊版。
處理方法:
(1)油墨發生的糊版常見于金、紅墨,可在水斗中適當加些阿拉伯樹膠。也可用915維利油和05-93亮光漿各一半沖淡,使用效果較好。多數因油墨調得太稀,造成油墨過于稀薄而產生的糊版,可調換新墨或適當加些濃調墨油。
(2)下墨大時可把油墨顏色調色后,減少下墨量。
。3)減少康邦等輔料用量以控制糊版。
(4)堆版造成的糊版要從堆版的根本原因解決。
2.脫墨
脫墨的原因:脫墨指油墨在墨斗內不隨墨斗轉動,而與墨斗軸分離,使得串墨輥、勻墨輥不上墨。說墨后,將影響墨輥正常傳墨,使印版得不到所需要的油墨而變淡,造成印件墨色深淺不一。常見的脫墨有如下原因:
。1)油墨油性不足,粘度小,不能帶動油墨隨著墨斗軸的轉動而運動,引起脫墨。
。2)油墨流動性差,不易流入墨刀軸與刀片之間,影響下墨引起說墨。
。3)油墨膠化成凍膠狀態,使粘度和流動性降低,失去印刷性能,而靜止在墨斗上引起脫墨。
(4)油墨含油量太少,粉質太多,不能很好的傳遞顏料顆粒而停留在墨斗內形成脫墨。
(5)油墨干燥太快,使墨斗軸干結固化,失去傳墨性能,并阻塞墨斗輥與刀片之間的間隙,形成脫墨。
(6)油墨內墨皮、殘渣等雜質過多,阻塞墨斗與刀片之間的間隙,影響下墨形成脫墨。
。7)水斗藥水酸性太強或阿拉伯樹膠液用墨過多。
。8)版面水分太大。
處理方法:
。1)油墨問題造成的墨輥脫墨,黑墨較為多見。以油煙里灰制造的油墨油性大,不會產生脫墨。而以炭粉為原料的黑墨油性差,脫墨現象時有產生,可用稀調墨油調稀一些,如果產品圖像反差大,不能將墨調稀時,可在墨中滴些油酸解決。
(2)油墨粘度小且墨絲短,常見于用撤淡劑調配的淺色墨,這種油墨極容易乳化,水斗中酸液侵入油墨中,腐蝕墨輥表面,使墨輥表面產生親水層,從而排油脫墨,這時可適當在油墨中加入濃調墨油,以增加粘度。
。3)發生墨輥脫墨現象后,應盡量減小版面水分并降低水斗藥水酸度,去掉阿拉伯樹膠液。
(4)油墨太厚太硬,適當加入6號調墨油來增加其流動性。
。5)勤攪動墨斗并去除墨斗內里皮及雜質,防止油墨干燥或膠化,防止脫墨現象。
來源:油墨產業網
該文章暫時沒有評論!
歡迎您: |
評價:![]() ![]() ![]() |
表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的相關政策法規,嚴禁發布色情、暴力、互動的言論. |
最新技術文章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