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觀察】隨著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數學、物理學等多學科的迅速發展,油墨計算機配色的理論、方法、工藝技術也在不斷的變革和發展。電腦配色系統應運而生了,電子計算機技術可存儲大量的數據、具有高速運算能力,借助色度學的理論能對大量的油墨基礎數據及顏色數值進行處理,通過人機對話進行配色,速度快、精度高,將其引入印刷和油墨制造領域更加可靠,使色彩管理和質量檢測現代化,有效的提高企業生產效率。
1我國油墨配色的現狀
目前我國大部分印刷企業在油墨調色與配色方面,基本上是依賴作業人員長年累積下來的技巧與經驗。然而,一個可信賴的專色油墨調配員,最少需要8至10年時間,才能完全掌控配色時色彩變化。假如印刷廠用上2-3個品牌的油墨,那就要花更多時間去適應它們的色彩特性。并且,即使是個專業的調墨員人工調配出的油墨也不是完全滿足客戶的要求,于時間、成本、正確程度等方面都不是十分理想,這無疑給印刷生產帶來很多的不利的地方。
2配墨方法簡介
油墨廠與印刷企業,經常會根據客戶的要求配制專色油墨,尤其是在證券印刷、包裝印刷、廣告商標印刷、地圖印刷等作業中大量使用專色油墨,這些專色往往具有識別、防偽、標志的功能,對色差的要求很高。目前油墨的配色有傳統配色和電腦配色兩種方式。
2.1傳統配色
傳統配色即人工經驗配色。許多中小型印刷企業,甚至包括一些大型印刷企業仍普遍采用經驗型的配色方法。即利用長期積累以及體會到的實踐經驗,根據色彩變化規律和原理,配調出各種色彩的油墨,印出符合原稿要求的印刷品。
利用以上之方法調配專色,是最簡單及直接,但有幾個不能控制的缺點:
(一)加入更多不同種類的油墨時,油墨會變臟,鮮艷程度大大下降。
(二)份量難以控制,往往比預期調配之份量多出數倍。
(三)加入大量白墨,雖能增加遮蓋力及能即時檢視色相,但已減低了耐印度和印刷適性。
(四)不能利用紙張本身的顏色,去調配專色油墨,增加白墨應用。
來源:油墨產業網
該文章暫時沒有評論!
最新技術文章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