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觀察】泉州商品博覽會暨第十五屆海博會上周落下帷幕。這個一年一度的產業盛會披露了紡織服裝行業的一個新動向:功能面料和服飾已成為市場的新焦點,能降溫的衣料、附帶紅外線按摩功能的襪子、能隨溫度變化而變色的衣服等產品,在此次展會上得到了客商們的贊許。業內人士認為,功能服飾將是未來紡織服裝業產品開發和市場推廣的一個重要方向。
體溫感應 巴掌一按就出手印
記者一進入泉州商品博覽會暨第十五屆海博會的臺灣館,就看到有幾件衣服被“關”在冰箱里。原來,由于采用最新的技術,廠商在這幾件服裝的面料上下足了功夫,可令衣服在不同的溫度下面呈現出不同的色彩。主攻這方面技術的是戶外服裝企業。
“能否拿出來看看?”來自黑龍江的客戶林女士提出要求,鵬程中國實業業務部的小趙從冰箱里拿出衣服來,用手在上面輕輕一按,由于感應到手掌的體溫,衣服立即變色。
“15年來,我們每年都來參展,效果很不錯。近年我們著重在材質上增加科技含量,令其更具功能性。”小趙說,目前他們的產品已經達到歐洲瑞士的環保認證標準,在國內與利郎、九牧等企業也都有合作,除了研發適用戶外的“變色龍”系列衣料外,他們還制作出環保無污染的紙制衣服,這種衣料燃燒后將完全消失,不會留下殘渣,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是名副其實的低碳產品。
帶紅外線 高科技襪子會按摩
“我這雙襪子是不會臭的,而且帶有紅外線,可以按摩你的腳。”蕭明村,看起來更像是一位臺灣阿伯的臺企董事長,他賣力地向客商介紹他的新產品。蕭阿伯的企業已經有50多年歷史了,是在臺灣土生土長的企業,他的襪子有不會臭的,有會按摩的,有不會破的,以前一直都只在臺灣銷售,今年是第二次來參加海博會。據稱,蕭阿伯的襪子叫做“襪仔王”,是采用遠紅外線和負離子技術制作的,不但可以防臭還可以保暖。
“我的襪子都是放在藥店里的賣的,這次希望能有大陸的同胞喜歡我的產品。”蕭阿伯操著親切的臺灣腔說,他不但想來賣產品,還希望能來這里打旅游廣告,吸引泉州等地的游客到他的企業參觀,看看這種具有保健功能的襪子是怎么生產的,而且還可以自己動手學制襪子。
玉石衣料 自動降溫像空調
“我的衣料是用玉石纖維制成的,可以比平常衣服低2℃左右。”臺商吳志祥帶著他的降溫衣料首次參展。記者在現場看到,這款玉石衣料制成的衣服不但在花紋上更有立體感,而且可以自動降溫。據介紹,這等于是自己隨身穿了一件“小空調”,很適合接下來的盛夏節氣。據了解,海博會上前來與吳志祥談生意的客人還真不少,這兩天回到公司后,他正在梳理展會上的收獲。“明年希望能爭取到更好的位置繼續參展。”吳志祥說。
其實除了能降溫的衣料外,還有可以自己升溫的衣料。來自上海、年年來參展的南德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此次就帶來了“冰火兩重天”系列衣料。其中一款是采用納米技術用熱感纖維制成的保暖戶外衣料。“不但能保暖,而且還具備了抗菌、除臭、親膚、恒溫等特質。”該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說,除此之外,他們還帶來了用薄層云母制成的冰涼纖維,此款衣料同樣可以達到自我降溫的功效。“我們不是以量取勝的,而是以高附加值的科技爭取市場,服務于知名企業的高檔客戶人群,已經與國內的幾大知名品牌建立了合作關系。”據稱,此前他們研發使用的竹炭纖維、甲殼素纖維、環保再生滌綸纖維等環保衣料已得到市場的認可。
“碳足跡”或添入衣簽
■相關新聞
“碳足跡”或添入衣簽
“今后在衣服的標簽上除了衣料的材質組成部分外,將可能會添加‘碳足跡’內容。”泉州商品博覽會暨第十五屆海博會上,麥根的相關負責人陳頡介紹說,所謂的“碳足跡”就是表明一件衣服從田地里的棉花開始,直到最后制成衣服擺到賣柜上,從無到有整個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其間排放量越低越好,若超過標準將有可能在進入一些國家之時被征收高額的稅收。如果企業采用風能等環保能源生產的話,那排放量就會較低很多,反之亦然。
如何控制碳排量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企業關注的指標,這也是近年來,很多企業主打環保低碳概念的原因之一。
據稱,法國此前宣稱明年開始征收碳稅,雖然該稅法受到社會各界的質疑,但是,種種跡象顯示,今后行業對于節能減排的需要將越來越大。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全球性的環保意識提升之后,任何企業想要發展都必須在節能減排上下工夫,在這點上臺灣企業走得更快一些。
在本屆海博會上,臺灣高校直接與大陸紡織業界對接也成為兩岸合作的一個新趨勢。海博會組委會專門設立了一個產學研對接館,臺灣輔仁大學、臺南科技大學、臺北科技大學等高校參展。除了產學研對接,兩岸合作制訂行業標準的動向同樣值得關注。海博會期間,綠能纖維聯盟宣布成立,這是由兩岸10多家企業組成的行業組織。綠能纖維聯盟成立后馬上就與英國標準協會簽約,開展合作。
來源: 東南早報 作者: 王宇靜
該文章暫時沒有評論!
最新技術文章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