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約80%是以表面活性劑為原料,約20%是功能性。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全世界的表面活性劑工業已趨成熟。近年來紡織工業生產中心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已從傳統的歐洲、美國逐步向亞洲轉移,使得亞洲地區的需求量快速增長。
目前全世界有近100個門類,生產近1.6萬個品種,年產量約410萬噸。其中歐美品種48個門類,8000多個品種;日本有5500個品種。據報道,2004年世界市場銷售額就已達到170億美元,遠遠超過了當年的染料市場的銷售額。
我國能夠生產的品種近2000個,經常生產的品種有800余個,主要品種有200個左右。2006年我國產量超過150萬噸,行業產值400億元,也超過了我國染料行業的產值。
我國生產廠家約2000家,以民營企業居多(合資和獨資企業占8-10%),主要集中在廣東、浙江、江蘇、福建、上海、山東等省市。我國生產的可滿足國內紡織市場需求的75-80%,國產產量的40%出口到國外。但國產在品種和質量以及在合成和應用技術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專用和高檔尚不得不依賴進口。
與纖維產量之比世界平均水平為7100,美國、德國、英國以及日本等工業發達國家為15100,我國為4100。據報道,世界的環保型約占二分之一,我國環保型約占現有的三分之一。
目前紡織業特別是染整行業已被國家主管部門確定為重污染行業。在生產制造及其應用過程中對環境和生態帶來的影響和造成的污染問題不容忽視,亟待解決。另一方面,大力開發符合生態發展的環保,對提高行業的整體競爭力,提升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極為重要,是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產品不僅要滿足國內染整行業的市場需求,還要達到出口的各項質量標準。
來源: 我的耗材網
該文章暫時沒有評論!
最新技術文章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