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印染行業現狀
1.1“十五”以來發展成就
“十五”以來,我國印染行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生產銷售持續增長,經濟效益有較大提高,進出口貿易較快增長。技術改造力度不斷加大,逐步淘汰落后裝備和工藝,小浴比、短流程等節能、降耗、環保的裝備和工藝比重加大,在線檢測和監控系統得到開發和應用,不但提高了印染產品的附加值,而且節約了資源、減少了污染,對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工藝技術水平的提高,印染產品在品種、質量方面得到很大改善,傳統產品的附加值提升,新型纖維得到開發應用,面料的舒適性、功能性和環保性提高,國際競爭力增強。
1.2存在的主要問題
1.2.1生產裝備與工藝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我國還有不少印染企業的生產工藝和裝備還處于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水平。裝備水平不高,主要體現在穩定性差、能耗水耗高、自動化程度低和跑冒滴漏等問題,特別是自動化水平和能耗水耗大的問題尤為突出。工藝上,存在著流程長、能耗高、用水量大、產品質量穩定性差等問題,以現代電子技術、自動化技術、生物技術為手段,短流程、無水或少水印染加工等國際先進技術開發應用得不多,影響新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的開發生產。
1.2.2常規產品比重大,產品同質化嚴重
我國印染企業多數是生產加工型企業,以來料加工為主。這些企業的產品主要是常規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由于產品開發創新、穩定性等原因,我國的面料與發達國家先進水平相比仍然有明顯的差距,如流行色彩和鮮艷度不足;織物結構、外觀風格、流行時尚有明顯差距;手感、服用性能及功能性不能滿足要求;質量、批量穩定性和重現性較差等。目前印染行業中低檔產品占85%以上,附加值不高,利潤空間低。印染行業是紡織工業產業升級的瓶頸。
1.2.3節能減排壓力大
我國印染行業是用能、耗水大戶,同時也是廢水排放大戶。據統計,在39個工業行業中,2006年紡織工業廢水排放量居第4位,占全國工業廢水排放量的9.6%;紡織工業排放廢水中化學需氧量(CODcr)居各工業行業第4位,占全國工業廢水CODc的6.8%。在紡織工業廢水中,量大且污染嚴重的主要是印染廢水,占80%。印染廢水占全國工業廢水排放量的7.68%,印染廢水中C0Dc占全國工業廢水CODc的5.44%。印染行業是紡織工業節能減排的重點。
1.3經濟運行形勢依然嚴峻
近年來,由于資源、能源、環境的制約等因素的影響,印染行業產量增速減緩,利潤下滑,虧損面加大。2009年,隨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影響的深入,印染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進一步加劇,2009年l~2月份,印染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印染布產量同比減少1.02%,增速減緩4.36個百分點,全行業生產、出口、投資全面負增長,效益顯著下滑,經濟運行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隨我國經濟形勢逐漸好轉,2009年5月扭虧為盈,同比小幅增長0.44%。2009年1~8月規模以上印染企業2312家,同比增加242家。規模以上企業印染布產量333.44億m,同比增加4.28%,增速減緩2.79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印染企業實現利潤49.61億元,同比增長l1.97%,增速提高9.31個百分點;銷售利潤率為3.38%,同比增加0.38個百分點。1~8月份,規模以上印染企業虧損面21.24%,同比減少2.19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總額同比減少15.52%,增幅回落94.3個百分點。1~8月份印染六大類產品進出口總額79.89億美元,同比減少19.19%;貿易順差46.2l億美元,同比減少17.92%,增幅下滑50.58個百分點。但是行業未走出低谷,形勢依然嚴峻。
1.4行業優勢依然存在
目前,國際市場仍將面臨需求萎縮,國內市場競爭激烈,生產銷售下滑,嚴峻的國內外市場形勢使印染行業繼續面臨困難和挑戰。但是,也應該看到,我國印染行業仍具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完善的產業鏈、質優價廉的產品、多元化的出口市場和13億人口的國內市場等優勢,國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目前的下行態勢將得到扭轉,行業將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進產業升級,步人新的發展時期。
2印染行業調整和振興的主要任務
2009年2月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下簡稱《規劃》)。3月14日,國務院正式印發。《規劃》將作為今后三年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的行動指南,引導全行業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加快實施印染行業技術改造和淘汰落后產能是《規劃》重點調整和振興的主要任務之一。《規劃》對印染行業技術改造和淘汰落后產能提出了以下具體任務:
一是印染行業以現代電子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生物技術為手段,推廣高效短流程、無水或少水印染技術和設備,提高生產自動控制水平,重點解決印染行業自動化程度低、能耗和水耗高、環境污染重等問題。
二是增加新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的開發生產。三是印染行業重點淘汰74型染整生產線、落后型號的平網印花機、熱熔染色機、熱風布鋏拉幅機、短環烘燥定形機及其他高能耗、高水耗的落后生產工藝設備。
3印染行業調整和振興的重要意義
3.1立足當前。著眼長遠
《規劃》是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的三年期規劃,既解決當前印染行業突出困難,又抓住調整機遇,為行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基礎。在《規劃》的指導下,將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加強對印染企業實施技術改造、淘汰落后的支持和引導。
3.2推動印染行業節能減排和產業升級
在新增中央投資中設立專項,支持印染企業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的政策措施,對于淘汰陳舊落后、耗水耗能高、性能差的染整設備,采用先進高效節水節能設備,更新和改造印染廢水治理和中水回用設施和工藝,減少消耗、降低排放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壓縮中低檔產品比重,提高面料的質量和穩定性,提升產品檔次和附加值,實現產業升級具有同樣重要的作用。
3.3推進紡織工業產業升級
印染行業是紡織業的中間環節,行業的發展關系到紡紗織造、服裝、家紡等整個紡織產業鏈的創新與提升。加快印染行業技術改造和淘汰落后產能對推進紡織工業產業升級具有長遠意義。
4印染行業調整和振興的指導思想、實施原則和具體要求
4.1指導思想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建設紡織強國的戰略目標,以市場為導向,以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為動力,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以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為主線,集中力量扶持一批印染企業,加大資金和技術投入力度,技術改造和淘汰落后相結合,達到節能、節水、減排,提高產品開發水平,提升產品檔次和附加值,全面提升我國印染行業的整體水平和國際競爭力。
4.2實施原則
印染行業技術改造,要選擇一批對紡織工業有重要影響,對促進印染行業可持續發展有顯著效果,對節能減排、產業升級有積極帶動作用的企業,以裝備、工藝技術更新改造,廢水治理與中水回用技術推廣,新型面料產品開發作為重點,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導力度,實現印染行業技術改造和淘汰落后產能的目標。
4.2.1以棉、化纖梭織和針織面料生產企業為重點
印染行業主要是棉、化纖梭織和針織印染。棉、化纖梭織和針織面料生產企業進行以節能、節水和減排為重點的設備更新改造應是《規劃》實施的重點,其中棉、化纖梭織印染廢水治理難度最大,節能減排的任務更重。此外,印染企業產業集群也是《規劃》實施的重點。通過《規劃》的實施,以點帶面,帶動全行業節能、節水、減少排放及印染加工水平的全面提升,實現全行業增長方式的轉變,提高行業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4.2.2當前和長遠相結合
《規劃》的實施,既要立足當前,更新改造落后工藝裝備,又要著眼長遠,研究開發節能、節水、環保的工藝技術和高新技術產品,以及印染產品自主創新,提升產品檔次,實現我國印染行業的產業升級和持續發展。將研究開發印染行業節能減排和產業升級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染料助劑等,作為技術儲備,是《規劃》實施的重要部分。
4.2.3節能減排與產業升級相結合
節能減排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徑。通過采用先進技術和裝備,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藝技術水平,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同時也達到加快產品開發,提高面料的質量和穩定性,提升面料檔次和附加值,推動我國印染行業產業升級。
4.2.4嚴格執行國家政策
4.2.4.1《規劃》的實施要嚴格執行《印染行業準入條件》(發改委2008年第14號公告)等國家有關產業政策,同時嚴禁新增生產能力。
4.2.4.2淘汰的落后印染設備,就地銷毀,嚴禁轉移異地安裝使用再生產。
4.3具體要求
滿足下列條件的具有棉、化纖梭織和針織染整生產流程的企業,均可得到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支持。
企業近三年生產經營狀況良好,財務狀況較好、盈利能力較強,資產負債率不超過70%;企業信用等級AA級及以上;企業通過清潔生產審核,近三年廢水達標排放和無重大環境污染事故;企業具有一支高素質的經營管理、技術管理和產品開發等人才隊伍;企業更新改造,在同等條件下盡可能選用國內的染整設備及技術。
5印染行業調整和振興目標
通過《規劃》的實施,到2011年達到如下目標:企業單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0%以上,中水回用率達到35%以上;新型纖維面料、功能整理產品等高檔產品比重由目前的20%提高到30%左右;淘汰75億ITI高能耗、高水耗、技術水平低的印染能力;支持和改造280--300家印染企業、5~10個印染企業產業集群公共服務平臺和3~5個推廣應用的儲備技術;
技術改造總投資:預計280億元。
6印染行業技術改造的內容
6.1印染行業改造和淘汰的重點
6.1.1淘汰的工藝設備
淘汰目前一些高耗能、高耗水的落后生產工藝裝備:74型染整生產線,LMH551型平網印花機,LMH571型圓網印花機,LMH303、303B、304、304B一160型熱熔染色機,LMH731—160型熱風布鋏拉幅機,LMH722M一180、LMH722D一180型短環烘燥定形機,其他高耗能、高耗水的落后生產工藝裝備。
6.1.2更新改造的設備和工藝
更新改造低能耗、低污染、節水型印染設備及工藝:
6.1.2.1前處理:冷軋堆前處理、短流程前處理、酶處理、松堆絲光、高效水洗、自動化配液系統、堿回收等設備和工藝。
6.1.2.2染色:冷軋堆染色、氣流染色、短流程濕蒸軋染、涂料染色等設備和工藝。
6.1.2.3印花:涂料印花、自動調漿、噴墨噴蠟激光制網等設備和工藝。
6.1.2.4整理:松式整理、機械整理和泡沫整理等設備和工藝。
6.1.2.5其他:染整設備工藝過程的自動控制和參數在線檢測技術、熱定形機廢熱回收技術和其他高效、低耗、提高產品質量的設備和工藝。
6.1.3改造廢水治理和中水回用
6.1.3.1廢水處理設施的升級改造。
6.1.3.2印染廢水常規處理技術和深度處理技術組合:印染廢水清濁分流技術、生物濾池技術、陶瓷膜技術、膜技術、活性炭吸附技術等。
6.1.4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
6.1.4.1各種差別化、功能化高檔紡織品印染和后整理加工。
6.1.4.2新型環保纖維面料(聚乳酸纖維、Modal纖維、Lyocell纖維、竹纖維、P1纖維等)的染整加工。
6.1.4.3多組分纖維面料的染整加工。
6.2重點研究開發技術
6.2.1涂料印染工藝技術的開發和推廣應用涂料染色和涂料印花適用于所有的紡織纖維,其工藝簡單、拼色方便、節能節水、減少印染廢水排放量、環境污染少,有利于企業實施清潔生產,應大力開發和推廣應用。但涂料印染在手感和牢度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6.2.2轉移印花工藝技術的開發和推廣應用轉移印花具有用水少、污染小、工藝流程短、設備簡單、能耗低、花紋精細、印花色彩鮮艷、正品率高、靈活性強等特點。近幾年,我國轉移印花有實際突破,特別是在全棉及其混紡織物上的應用有很大進展,應進一步加以開發和推廣應用。
6.2.3生態紡織品及環保、節能、節水加工技術的開發、應用和產業化有微懸浮體染整工藝技術(棉織物微懸浮體染整技術、蛋白質纖維織物微懸浮體染整技術);等離子體加工技術(低壓等離子體、常壓等離子體);生物酶制劑及應用工藝;環保型染料、助劑、漿料及應用工藝;自動制網技術(噴蠟制網、噴墨制網、激光制網);數碼噴射印花新技術(噴射印花機、墨水);廢水治理新技術(高效絮凝劑開發、光化學電化學印染廢水脫色、中水回用等);熱能、化學品等回用技術。
6.2.4印染新型成套關鍵裝備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染整設備工藝參數在線檢測技術(堿濃度在線檢測、殘余含水量在線檢測、定形機布面溫度在線檢測、染色生產過程色差自動在線檢測、定形機廢氣濕度檢測和排放控制系統等);高效、節能、節水、環保的染整設備開發研制(氣流染色機、針織平幅連續染整加工設備和連續染紗設備等)。
6.2.5印染信息化技術
適合印染行業的ERP系統的開發應用(企業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生產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印染行業電子商務平臺等)。
7結束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資源和環境矛盾日益突出,已經對社會發展構成嚴重制約。節能減排對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經濟社會全面協調與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因此,節能減排是印染行業完成“十一五規劃”的關鍵環節,也是進行印染行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杠桿。所以,要強化節能減排意識,樹立可持續發展觀;要自覺遵守相關政策法規和技術標準,依法推進節能減排工作;要加大節能減排投入和相關技術改造力度,促進資源節約、資源再利用,減少污染物排放;要制定規劃,加強管理,建立節能減排長效機制;要將節能減排和結構調整緊密結合,優化產品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要充分認識節能減排工作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堅持常抓不懈。
來源 印染在線
該文章暫時沒有評論!
歡迎您: |
評價:![]() ![]() ![]() |
表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的相關政策法規,嚴禁發布色情、暴力、互動的言論. |
最新技術文章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