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觀察】采用自動絡筒機實現“三無一精”
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棉紡織企業為了擴大無結紗生產,積極采用自動絡筒機逐步取代普通絡筒機,20年來的生產實踐證明這項舉措是有效的。
首先是勞動生產率提高,用工大幅度降低。以萬錠配臺為例,采用普通絡筒機需5臺,每臺4名擋車工,三班需要擋車工60名,而采用自動絡筒機后,萬錠配臺可降為3臺,每臺設備只需1名擋車工,萬錠用工為9~10人,節約用工50人/萬錠以上,對緩解目前紡織企業招工難的問題有積極作用。
第二是紗線質量顯著提高,檔次提升。自動絡筒機采用恒張力退繞與卷繞,使絡紗過程大、中、小紗卷張力均勻,提高了后道加工性能,提高了生產效率;采用空氣捻接或機械捻接裝置,使接頭處紗線條干均勻、強力高,對提高織物質量十分有利;配有電子清紗裝置,有的電清還具有清除異纖功能,可有效切除管紗上的有害疵點及異纖,對提高紗線及最后成品質量起到把關作用。
第三是實現筒子定長落紗,節約后續工序用紗。自動絡筒機可正確控制每個筒子的定長落紗,筒與筒間的長度差異很少,為后道加工中集體換筒創造了條件,減少了筒腳紗的浪費,節約用紗量,降低原料成本。
提高自動絡筒機的生產效率
自動絡筒機的運轉效率能客觀反映管紗質量好壞、工藝參數是否合理、工人操作水平是否正確、設備維護工作是否到位等方面的工作。目前,在自動絡筒機的使用中,先進與落后企業生產效率能相差20%左右。因此,科學使用自動絡筒機,要求自動絡筒機生產效率應達到85%以上。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根據許多企業實踐經驗應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要提高管紗質量,增加管紗容量。管紗紗疵少、成形好,在自動絡筒機退繞時就可減少脫圈,降低斷頭,提高運轉率。同時在細紗一定錠速下適當增加管紗容量,減少絡筒時的接頭打結次數,也是提高設備運轉效率的一項措施。
合理設置與優化清紗曲線,達到產品質量與生產效率最大化。試驗證實,萬米剪切數在6~7次,單錠運轉率可達到85%~86.5%,萬米剪切數增加到7.5~8次,單錠運轉率就要下降2.0%左右。因此,對電子清紗工藝參數的設置應符合以下三個原則:一是有害紗疵或異纖被檢測清除;二是很少或沒有無害紗疵或異纖被誤切清除;三是由于清紗所造成的效率降低要保持最小。此外,在使用清除異纖功能電子清紗器時,必須在開清棉工序中安裝異纖檢測裝置,檢出大部分異纖,以減少自動絡筒機上剪切異纖次數。對含異纖多的原棉,光依靠電清把關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要做好絡筒車間的溫濕度控制與調節。自動絡筒機由于采用空氣捻接與電子清紗技術,對車間溫濕度比用普通絡筒機要求嚴格,如車間相對濕度過低,紗線通道發澀,抱合力下降,不但會增加毛羽,還會產生突發性紗疵。因此絡筒工序要保持一定的換氣次數與合適的溫濕度條件,溫度控制在22℃~30℃左右,相對濕度控制在62%~72%范圍內。
自動絡筒機的速度及產量較高,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毛羽。因此必須通過試驗,在做好紗線通道關鍵附件維護保養工作,同時把毛羽控制在最低的條件下,可以適當提高絡紗速度,發揮自動絡筒機的最大生產效率。
用好捻接器提高接頭質量
自動絡筒機把紗線接頭從普通絡筒機的機械打結改為捻接,這是一項重大進步。目前采用的捻接技術有空氣捻接器和機械捻接器兩種。但多數均采用空氣捻接器,它已是自動絡筒機的重要組成部分。
采用捻接器是提高接頭質量的關鍵,為保證紗線的后道加工能順利進行,對接頭質量要求是:捻接處紗的直徑要控制在原紗直徑的1~2倍,強度要達到原紗強力的90%左右,捻接一次成功率要達到90%以上。
來源: 中華印花網編輯部
該文章暫時沒有評論!
最新技術文章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