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觀察】涂料印花的主要缺點是手感較染料印花差 , 摩擦、水洗 ( 皂洗 ) 等牢度不好 , 尤其在深色或特深色印花時 , 手感與牢度的矛盾更為突出 , 并一直困擾著眾多的印花工作者 , 使它難以在中高檔紡織品上應用 .
進入 WTO 之后 , 我們面對的是競爭激烈的全球紡織品市場 , 紡織品印花的主流技術 涂料印花如何在中高檔紡織品上應用的問題就顯得更為突出 .
近十年來 , 由于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 , 提供了眾多的新材料和新助劑 , 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工作 , 在高檔紡織品涂料印花生產中 , 摸索出一些較為切實可行的辦法 , 較好地解決了手感與牢度這對矛盾 , 并得以成功地應用在真絲、全棉等纖維制成的非織造布、棱織布及針織布上 .
1 正確選擇涂料印花助劑
涂料印花助劑由涂料色漿 ( 著色劑 ) 、高分子粘合劑 ( 成膜劑 ) 、糊料 ( 印花載體 ) 及少量添加助劑組成 . 它們的品質優劣及相互配伍性能決定了印花成品的質量 .
1. 1 涂料色漿及顏料漿
1. 1. 1 性能及品質
涂料色漿含不溶于水的無機或有機顏料、乳化分散劑、保濕劑、水等組分 , 經合理的研磨工藝制備而成 . 制備配方及研磨工藝不同 , 產品質量差異就很大 . 優質的涂料色漿必須滿足 : (1) 優良的耐曬、耐氣候牢度 ; (2) 良好的耐熱穩定性和升華牢度 ; (3) 化學惰性、耐酸堿、耐溶劑、耐氧化劑 ; (4) 色漿中顏料顆粒均勻 , 粒徑分布窄 , 平均粒徑 0. 7 ~ 1. 0 μ m , 其中 , 粒徑0. 25 ~ 1. 50 μ m 粒子含量在 80 % 以上 ; (5) 與其它助劑配伍性好 , 能適應不同印染工藝要求 . 涂料色漿中顏料顆粒的細度及其分布 , 對紡織品印花的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 , 如顆粒過大 , 遮蓋力差 , 耐磨性差 , 造成印花后干、濕摩擦牢度下降 , 同時反射光的波長紅移 , 色澤萎暗 ; 顆粒過細 , 產生衍射現象 , 著色時遮蓋力、色澤的濃艷度下降 , 降低印花織物得色量 . 此外 , 顏料的結晶形狀 , 如球狀、棒狀、針狀等對涂料的色澤鮮艷度和遮蓋力也有影響 . 以球形為佳 , 需認真選用 , 方能收到良好的應用效果 . 經十余年的篩選應用 , 我們認為品質好的涂料品牌 :
(1) 德國德司達公司阿克拉明 (Acramin) 涂料和印漂牢 (Imperon) 涂料 ; (2) 德國巴斯夫公司海立柴林 (Helizarin) 涂料 ; (3) 意大利倫巴蒂公司 (Neopat) 涂料 ; (4) 上海油墨廠的天鵝牌涂料 ; (5) 上海染化一廠南翔分廠的紅旗牌涂料 .
綜合成本與內在質量 , 我們認為 , 國內以滬產的為優 , 國外以德司達公司的為佳 .
1. 1. 2 涂料應用的相關技術問題
1. 1. 2. 1 電解質的敏感性
涂料印花 , 大多使用陰離子型合成增稠劑配制的糊料作為印花著色劑的載體 , 對電解質十分敏感 . 要求涂料色漿中的顏料分散系統中電解質含量低 , 這樣對印花漿的粘度影響小 ; 品質優良的涂料 , 即使用了對電解質十分敏感的合成增稠劑 , 配制印花漿時及在高濃度條件下對粘度的影響也很小 , 用它印花 , 意味著高重現性 , 印花漿不需后增稠 , 既降低了成本 , 又改善了手感 .
1. 1. 2. 2 提升率
染料或涂料的提升率是指印花視覺顏色深度與用于織物上的染料或涂料量的相關性 . 這種提升率可由繪制參考深度 (BZT) 與濃度 (g/ kg) 之間的提升率曲線 , 并以圖解法測得 ( 見圖 1) .
圖 1 典型的提升率曲線
該曲線由線性區、非線性區和飽和區組成 . 成本及效率與線性區、非線性區密切相關 : 不同的染料或涂料的相對強度 ( 力份 ) 應在線性區測定 ; 非線性區曲線開始變平 , 表明染料或涂料用量增加時 , 顏色深度只有很小提高 , 這樣就能測得實際使用的區域和推薦使用的染料或涂料的最大量 , 這條信息對于編制配方中最優化顏色圖表或計算機配方公式體系尤為重要 .
對選定的 Dystar 涂料的研究表明 : 這些產品具有不同的提升行為 , 著色力強的產品只需要低濃度就可以獲得給定顏色深度的涂料 , 大多數的 Dystar 涂料具有優良的提升率 , 僅需 25 ~ 30g/ kg 的涂料量就可獲標準的顏色深度 .
1. 1. 2. 3 熱色變性
涂料印花另一重要問題是涂料的熱變性造成大紅、橙等紅、黃色相涂料的熱色變 , 并在印花織物烘干、焙烘或熱定型及熱壓燙等工藝中反映出來 . 熱色變現象是在可見光區有長波長色譜帶存在 , 當熱能作用于染料 ( 顏料 ) 時產生的同分異構現象 ( 順式 / 反式轉換 ). 這種熱效致異現象會因極性分子的積累而增強 .
涂料印花時 , 熱色變現象會在熱固著 150 ℃× 5min 或 160 ℃× 4min 后出現 . 通過與未固著樣目測判斷變色與否 , 應用時應選用不色變涂料 .
1. 2 印花粘合劑
涂料印花粘合劑固化成膜時將涂料 ( 顏料著色劑 ) 固著于織物上 , 完成印花過程 . 被印織物的鮮艷度、手感、牢度等指標 , 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粘合劑的品質 .
1. 2. 1 粘合劑的分類
一般可將涂料印花粘合劑分成三大類 , 通過溶液聚合制得溶劑型粘合劑與水分散型粘合劑兩類 . 第三類通過乳液聚合制得的乳液型粘合劑為現在常用的粘合劑 . 乳液型粘合劑分子量高 , 一般在 10 萬以上 , 高的可達 100 萬 , 它的化學穩定性、貯存穩定性、機械穩定性好 , 適應高速印花機的運行 , 乳液顆粒直徑 0. 05 ~ 0. 2 μ m , 其中 0. 05 ~ 0. 1 μ m 占 80 % 以上者為優 .
1. 2. 2 乳液型粘合劑的成膜機理
乳液型粘合劑的成膜經歷 3 個階段 : (1) 水分的蒸發 ; (2) 乳液中聚合物顆粒的變形 ; (3) 粘合劑中聚合物分子的相互滲透和擴散而連接成理想狀態的薄膜 . 這 3 個階段并不是截然分開 , 而是混合在一起進行的 . 布朗 (Brown) 等于 1956 年提出了粘合劑完整的成膜機理 , 最低成膜溫度 (MFT) 是乳液顆粒中具有彈性的高聚物能形成連續薄膜的最低溫度 . 不同品種的粘合劑的 MFT 是不同的 , 該參數在實際印花時具有重要的意義 : 高于 MFT 時 , 高聚物柔順能夠為毛細管壓強所變形 ; 低于 MFT 時 , 高聚物有足夠的剛性 , 足以抵抗毛細管壓強所導致的變形 , 不會形成連續膜 , 完全干燥變成粉末狀態 .
一般認為 , 高聚物的 MFT 與它的玻璃化溫度 ( T g ) 相近 , 其它因素如增塑劑 ( 水 ), 乳液顆粒的大小及其分布 , 軟、硬單體及交聯單體的組分比等的影響也不可忽略 .
MFT 低的粘合劑 , 易成膜 , 印花時可以在較低溫度下固著 .
粘合劑質量的評價是改進工藝的依據 . 試驗證明相同的工藝 , 不一定能制成相同質量的粘合劑 . 分子量的差異、乳液狀態、顆粒大小及分布均會影響粘合劑的性能 , 從而在印花成品的手感與牢度產生影響 . 如某粘合劑的乳液顆粒大小組成 : 0. 05 ~ 0. 10 μ m 80 % ,0. 1 ~ 0. 15 μ m 15 % ,0. 15 ~ 0. 2 μ m 5 % , 表明此粘合劑顆粒較小 . 絕大多數顆粒為 0. 05 ~ 0. 1 μ m , 在印花后熱處理時 , 水分蒸發 , 毛細管壓強比較大 , 促使顆粒變形能力強 , 易形成致密、堅牢的薄膜 , 減少了成膜時間 . 牢度較高 , 乳液不易破乳 , 不會造成在高速印花時嵌花筒、堵網等弊病 . 優質的印花粘合劑應是顆粒小 , 分布均勻 , 乳液穩定 .
除了注意粘合劑產品的 MFT 和粒徑大小及分布外 , 還需要了解該粘合劑是否有再濕潤性能 , 一般有此性能者 , 印制時不會堵網 . 過去多數國產粘合劑為防止堵網 , 往往在印花漿中添加保濕劑 ( 如尿素、甘油、丙二醇等 ) 以減少水分蒸發 , 保證順利印制 , 但是濕摩擦牢度下降 . 此法已不可取 . 現在已有再潤濕性能良好的粘合劑可以解決上述應用問題 .
許多印染廠在遇到特深色涂料印花時往往在印花漿中加入適當的交聯劑 , 即使是用自交聯粘合劑時也是如此 . 我們認為交聯劑的加入會提高 T g 溫度 , 成膜溫度隨之提高 , 粘合劑產生網狀結構 , 顆粒成膜后剛性增大 , 造成被印織物手感偏硬 , 此法也不可取 . 但實際上沒有一只單一的粘合劑可以較完美地解決手感與牢度的矛盾 , 只能相對較好 . 如果要求更好 , 則必須選擇不同品種的粘合劑在應用時進行合理的復配 , 才有可能制成性能優良的印花漿 .
目前國產低溫粘合劑 , 是低溫交聯型粘合劑 , 它的 MFT 、 T g 溫度與普通粘合劑相近 , 只是其組成中自交聯基團的活性較高 , 在 100 ℃ 左右就能交聯反應 , 故被誤稱為低溫粘合劑 . 優質的涂料印花粘合劑必須具備的條件 : (1) 在織物上成膜固化后 , 形成無色透明、粘著力強、富有彈性的堅韌皮膜 ; (2) 耐紫外線照射 , 不泛黃 , 不易老化 ; (3) 皮膜耐撓曲 , 抗褶皺 , 柔軟 , 不發粘 , 不吸附有色物質 ; (4) 皮膜耐有機溶劑 , 如遇三氯乙烯不溶解 , 不軟化發粘 ; (5) 一定的耐熱及抗凍性 ; (6) 良好的貯存穩定性 , 成膜不能過快 , 室溫條件下不易結皮 , 配制的印花漿流變性好 , 印花后易清洗 .
國內外較好的粘合劑品牌有 ( 1) 德國拜耳 (Bayer) 公司德 PUD 水性聚氨酯粘合劑 ; (2) 德國巴斯夫 (BASF) 公司的 ET 、 TW 、 UDR 粘合劑 ; (3) 上海助劑廠的網印粘合劑 ; (4) 中國科技大學的 KG-101 粘合劑 ; (5) 寧波化工研究院的 DF -1 粘合劑 ; (6) 筆者近年來從國外某大公司引進的系列粘合劑復配制成的 TYS 超柔軟印花漿 .
1. 3 印花糊料
1. 3. 1 乳化糊 A( 俗稱 A 邦漿 )
優質的乳化糊 A 應是油滴顆粒細且分布均勻 , 顏料、粘合劑中的高聚物顆粒在其中分布均勻 , 印花后可獲最佳的手感、色澤鮮艷度和牢度 . 劣質的乳化糊往往油滴大小不一 , 粒徑分布寬 , 易破乳分層 , 與顏料、粘合劑混合后 , 造成印花漿中各組分分布不勻 , 相對吸附粘合劑及顏料微粒減少 , 形成粘合劑顆粒在皮膜中分布不勻 , 產生局部印花塊面色斑及牢度下降 .
穩定性差的乳化糊 , 不僅會影響色澤和牢度等 , 還會影響開機 . 因為印花時高剪切力的機械作用會造成印花漿破乳 , 這時粘合劑中的高聚物顆粒和顏料顆粒分層析出進入水相 , 并產生凝聚現象 . 當凝聚物隨刮刀或磁棒轉移到花筒上時 , 會造成堵網 , 刮刀拖條刮不干凈以至嵌花筒 , 被印織物出現白點或條印等病疵 .
1. 3. 2 合成增稠劑
合成增稠劑有非離子型與陰離子型兩大類 : 非離子型合成增稠劑多為聚乙二醇酯 , 如 BASF 公司的 Lutexal HVW , 上海助劑廠的乳化增稠劑 M , 這類增稠劑增稠率不高 , 但耐離子性好 , 適用于一些特定場合 ; 陰離子型合成增稠劑多數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酯與苯乙烯的共聚物 , 比較著名的有原英國聯合膠體公司的 Alcoprint PTF 系列商品 , 美國 BF Goodrich( 古立德 ) 公司的 Carbopol 樹脂 , 均為目前世界上較優的產品 . 近年來 BASF 推出的合成增稠劑 HIT 和汽巴的 PT-21 , 耐一定程度的電解質 , 亦屬比較好的品種 . 國產的則以 KG-201 為好 .
1. 4 其它添加助劑
1. 4. 1 手感調節劑
國內許多印染廠在遇到涂料大塊面印花時 , 往往在印花漿中加入一定量的硅系乳液型或微乳液型柔軟劑 , 或在印花后浸軋柔軟劑 , 改善手感 , 但是手感改善了 , 濕摩擦牢度下降了 , 一般下降幅度在0. 25 ~ 0. 5 級 . 國外公司提供的手感調節劑是外觀呈膠體狀流動性好 , 或油狀的助劑 , 據稱是較高分子量的聚硅氧烷 , 多年應用結果表明確有明顯改善手感及提高牢度的作用 .
如在合成乳液型粘合劑時 , 將硅接枝于高聚物上 , 也能收到調節手感之效 .
1. 4. 2 催化劑
針對真絲、尼龍等纖維制成的輕薄型織物進行涂料印花 , 必須添加少量雙組分的高效催化劑 , 使被印紡織品在較低溫度 (120 ~ 130 ℃ ) 完成固化過程 , 這對于確保牢度也是十分重要的 .
2 高檔紡織品涂料印花實踐
2. 1 對印花半制品 ( 坯布 ) 的要求
2. 1. 1 真絲、棉、麻、毛、天絲 ( Tencel) 等纖維及其混紡織物 , 應采用煮、練、漂后表面平整度好 , 無或少毛結點 , 毛效好的坯布 . 否則 , 一般圓網連續印制 1h 后 , 即會因毛點造成堵網 , 布面出現白點 .
2. 1. 2 坯布要漂洗干凈 , 布面 pH 應呈中性 , 若布面帶酸或堿會影響被印織物表面著色的均勻度 , 同時會造成色牢度下降 .
2. 1. 3 對漂白坯布 , 應注意洗凈增白劑等助劑 , 否則會對色牢度造成不利的影響 , 還會發生涂料著色劑的熱色變 .
2. 1. 4 所有被印的坯布均不得先上柔軟劑 , 否則各項牢度明顯偏低 .
總之 , 要印制高附加值的紡織品 , 必須對坯布加工嚴格要求 , 才能保證后續工序順利進行 .
2. 2 解決涂料印花手感與牢度的矛盾
首先對所選用的助劑有較深的認識 , 尋求質優價廉的涂料色漿、粘合劑、糊料及添加的助劑 , 用合適的印花機加上嚴格的工藝條件 , 才能印制出手感良好、近似染料印花效果的紡織品 .
2. 2. 1 選用顆粒細、分布窄而勻、各項性能穩定的涂料色漿 . 當涂料色漿自身顆粒粗 , 大小分布不均時 , 既會影響手感 , 更會造成牢度下降 . 以酞菁結構的涂料藍 8301 或 8304 為例 , 當涂料用量達 50g/ kg 即可達到預定深度 . 色艷度好的為純正藍相色光 , 色艷度差的為帶紅相的色光 , 兩者粘合劑用量相同時 , 牢度相差0. 25 ~ 0. 5 級 . 所以說涂料的選用要慎重 .
印花漿配色時 , 尤其是深色或特深色印花 , 應參照 Dystar 公司提供的印漂 K( IMPERON K) 的配位圖進行 , 見圖 2 所示 .
圖 2 印漂 K 的配位圖
掌握的原則是 , 以最合理的拼配色、最少量的涂料色漿配出所需顏色 , 可降低涂料使用成本 , 提高牢度 . 工廠打樣人員要做認真細致的工作 , 方能收效 . 有印花配色實例為證 , 見表 1.
表 1 粘合劑同等量、熱處理工藝同
由表 1 可見 , 其它條件相同 , 選用不同涂料對印花織物的手感與牢度的影響是明顯的 .
2. 2. 2 選用較低成膜溫度 (MFT) 和乳液粒徑分布0. 05 ~ 0. 2 μ m 的優質低價粘合劑 , 最好能耐一定程度電解質 , 固含量應在 40 % 以上 , 使用的原則是用量最少可滿足牢度前提下 , 最大限度地追求手感柔軟 . 目前國內有極少粘合劑能達到要求 , 但生產不穩定 , 國外大公司有這類產品可選用 , 常規印花用量參考表 2. 粘合劑用量少對織物手感影響小 .
表 2 粘合劑用量參考表
注 : % 相對色漿的質量分數
2. 2. 3 選用合適的優質糊料進行涂料印花的意義同樣重要 . 輕薄型紡織品以選用標準染料溶劑油制備的乳化糊 A(A 邦漿 ) 為宜 . 但必須使用含油量達 70 % 的正規產品 , 不宜采用那種含油量低 , 大量的是普通增稠劑粗制的 A 邦漿 , 若對中、厚型紡織品印花可選用 PTF 、 HIT 或 KG-201 之類的合成增稠劑 .
制糊時加入手感及牢度調節劑 , 可獲得良好的印制效果 , 切勿使用劣質增稠劑 , 否則用優質涂料色漿和粘合劑配制的印花漿 , 性能也欠佳 .
2. 3 采用物理或化學整理改善成品手感
2. 3. 1 針對高手感要求的紡織品 , 按工藝預烘 (105 ~ 110 ℃ , 2min) →焙烘 (150 ~ 160 ℃ , 1. 5min) 后 , 可用橡毯預縮整理或在軋光輥筒上軋軟 , 均可達到較為優良的手感 , 且不影響牢度 .
2. 3. 2 對要求特別高的真絲針織品 , 可選用不泛黃及對涂料色光和牢度無不利影響的柔軟劑 , 浸軋→ 拉幅定型后 , 可獲得極好手感 . 但工藝對柔軟劑的選擇講究 , 應避免產生手感好、牢度下降的問題 .
2. 3. 3 實際生產時 , 應針對不同性質的織物給予適當的預烘及焙烘工藝 . 各種織物均應避免在不合理的焙烘、固化時間條件下運行 , 否則會影響手感 .
3 印花設備
圓網印花機、平網印花機或手工臺板均可 , 但圓網更適宜些 .
3. 1 圓網印花
涂料印花時 , 用乳化糊 A 或合成增稠劑均可 , 配制的印花漿都具有較低的印花漿粘度指數 (PVI 值 ), 這種低 PVI 值的漿十分適合圓網印花用 .
3. 1. 1 圓網印制精細花型和一般花型時 , 使用的刮刀與圓網的角度、壓力應適當大些 , 給漿量少 , 印制輪廓較為清晰 , 手感柔軟 ; 給漿量大 , 滲透力大 , 甚至印到反面 , 經熱焙烘后紗線并結手感變差 . 如使用磁棒系統 , 選用直徑 10 ~ 12mm 的磁棒為宜 , 同時磁力調大些 , 也能做到小給漿量 , 輪廓清晰 , 手感軟的目的 .
3. 1. 2 熱風烘干機的熱源一般有蒸汽、熱油和煤氣 3 種 , 以熱油、煤氣為好 , 烘房溫度可達到 150 ~ 160 ℃ . 如采用蒸汽加熱空氣 , 溫度較低 , 若不增加烘房長度 , 不利于粘合劑中水分的揮發 , 高聚物不能完全固化成膜 , 牢度明顯下降 .
3. 1. 3 圓網印花機的橡膠導帶 , 應選用水溶性膠 , 它易洗除 . 熱塑性膠會粘附色漿不易清除 , 粘附時間長會造成橡毯表面凹凸不平 , 影響印花效果 .
3. 2 平網印花
平網印花分機印及手工臺板印均以框式平網形式 , 用橡膠刮刀往復刮印印花 . 廣泛應用于純棉、真絲、合纖及其混紡織物上 , 且以針織物、床上用品、毛巾、手帕等為多 . 與圓網印花一樣 , 只要條件適當 , 涂料同樣可以印制出高水準的紡織品來 .
3. 2. 1 全自動平網印花機的橡毯 ( 導帶 ) 是間歇式運動 , 通常使用熱塑性臺板膠貼布 , 涂布一次 , 可印制幾十萬米織物 . 涂料印花時應選用水溶性膠貼布 , 否則涂料印花漿中所含的烴類物質會造成熱塑性樹脂軟化 , 進而使橡毯溶脹 , 損壞設備 . 運行時 , 及時清洗 , 防止涂料粘結 .
3. 2. 2 相對圓網而言 , 平網涂料印花易堵網 , 所以應選用有再濕潤性能的優質粘合劑 , 一般品質的普通粘合劑 , 往往需加入保濕劑 , 但收效并不明顯 , 還會造成濕摩擦牢度的降低 .
3. 2. 3 全自動平網印花機的烘干設備 , 一般與圓網相同 , 可參比 .
3. 3 熱處理設備
涂料印花織物烘干后 , 需經熱處理固色以確保一定的牢度及合理的手感 .
3. 3. 1 熱處理的兩大作用 : (1) 是粘合劑中水分子進一步蒸發 ; (2) 是粘合劑中的高分子交聯基團發生交聯反應形成三維網狀結構的堅韌皮膜 , 以確保牢度 . 使用干熱空氣焙烘最為理想 .
3. 3. 2 焙烘機有導輥式、懸掛式兩種 : 導輥式焙烘機為有張力緊式 ; 懸掛式焙烘機為無張力松式 . 對于要求手感好 , 牢度好的中、高檔印花紡織品以選用懸掛式焙烘機為好 .
4 印花漿的配制
4. 1 各種助劑的用量和制備條件的重現性盡量一致 . 一般用乳化糊 A 為載體的印花漿 , 配制順序為 : 手感調節劑等添加助劑→粘合劑→涂料→ A 漿 .
因為是乳化糊體系 , 在配漿時不宜長時間高速打漿 , 易造成印花漿乳液破乳 , 印花時花紋滲化 , 模糊 , 影響牢度 .
用于圓網印花的印花漿受剪切力參數為 2 × 10 -2 ~ 4 × 10 -2 N/cm 2 , 平網印花的印花漿受剪切力參數為 1 × 10 -2 ~ 2 × 10 -2 N/cm 2 , 應視不同織物做適當調整 .
4. 2 合成增稠劑糊料系統的調漿順序 , 一般應先制成儲備漿 , 如以 1. 5 % 的 PTF 糊為例 : 手感調節劑等添加助劑→粘合劑→涂料→ 1. 5 %PTF 漿 .
4. 3 制備涂料印花漿 , 不同制造者出售的商品名稱雖不同 , 但其主成分幾乎無什么區別 , 但從不同體系中得到的結果 , 如從印花特性、車速、手感、均勻度、鮮艷度來看 , 卻有明顯區別 , 關鍵是合理選擇助劑、合理配漿并給以最佳工藝的綜合結果 . 涂料印花漿的用量與得到優良牢度所需的粘合劑用量 , 兩者比例受以下事實影響 , 即使涂料用量很小 ( 如每公斤印花漿中含 1g 涂料 ), 而粘合劑膜層厚度至少需 5 μ m , 粘合劑最低用量為 7 %( 指固含量為 40 % 產品 ), 追加的涂料質量約為粘合劑用量的 1. 5 ~ 2 倍 . 而目前最新型優質粘合劑的安全牢度使用量基本上也在此范圍 .
5 結束語
解決涂料印花紡織品手感、色牢度的改善與提高的方法 : 第一是科學地選用涂料、粘合劑、糊料等助劑 , 合理地調制印花漿 , 對于技術力量薄弱的生產商可選用專業廠生產的優質印花白漿 ; 第二對被印的坯布要嚴格要求 ; 第三選擇合適的印花設備 . 并采用最佳的預烘及焙烘 ( 固化 ) 條件 , 將以上三條綜合平衡考慮 , 以求最佳組合 , 才能印制出高檔的涂料印花紡織品來 .
涂料印花技術在紡織品上的應用 , 已進入完善階段 . 進入 “ WTO ” 之后 , 國內外質優價廉的印花助劑逐步應市 , 為印花工作者提供了更大的選擇余地 , 新技術、新工藝定將不斷地推動印花行業的發展 . 相信不久的將來 , 我國涂料印花產品的檔次會得到顯著提高 , 逐步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 .
該文章暫時沒有評論!
最新技術文章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