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觀察】【編者按】印花平網制網,在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以后,一方面完善了膠片感光法,另一方面開發了一些新方法。由于新方法還不夠成熟或其它原因,尚未能普及。所以,目前仍然主要采用膠片感光法。
一、膠片感光制網法
這種傳統方法的制版過程,主要包刮繃框、上膠、曝光、顯影、固化等環節。
(一)繃框
1、框架材料
主要有兩種材料,一是異型鋼管,二是鋁合金異型管。前者質量大,手工搬動不方便,但成本較低。后者模仿日本東升公司產品,質量輕,操作方便,但成本較高。
2、框架構形
為提高抗拉強度,防止框架變形,常將框架的長邊壓成外突弧形,外突程度隨框架長度變化,一般為2-3公分。
3、繃框前框架處理
新框用堿性洗滌劑洗清油污或用砂皮紙打磨絲網粘合面(此法較受歡迎),以提高粘結牢度,舊框除扯去原網外,還得刮凈殘漿和舊膠。
4、涂布粘合劑
一般用聚乙烯醇縮醛膠,在框架貼布面涂布,要求涂布薄而均勻,不能堆砌,新框須涂布二次。
5、繃框設備
一般采用二種形式,一是螺桿式繃框機,另一種是氣壓式繃框機。前者以螺桿轉動拉伸原理,用手動或電動分別從經緯兩個方向拉伸絲網鋏子,拉伸絲網。后者用氣動方式,將設定的氣壓傳遞到各個絲網鋏子拉伸絲網。
這兩種設備,繃框原理和繃框過程可以說是相同的,只是動力不同,但是在絲網張力控制上的效果是不同的。前者是根據螺桿拉伸程度,后者是根據鋏子上的氣壓。其均勻性、重現性和誤差比前者要科學得多、精確得多。特別是2米×3米以上的大框架,氣動拉伸更顯出其優越性。
在氣壓拉動型的繃框機上,我們可以看到用于夾絲網的鋏子,有的很大(約25cm),有的很。s12cm)。很明顯,大鋏子不如小鋏子,這是因為鋏子一旦扣緊,在另一個(垂直)方向上受力時,整只鋏子可以移動但夾在里面的絲網是無法再拉伸的,極易造成框架上的絲網不均勻。從這一角度來分析,我們也可以認為鋏子越小越好。
6、繃框操作
1)程序:
裝框架→覆絲網→絲網上鋏→設定氣壓→開氣→頂框架→涂溶劑粘結→關氣→切邊→燙毛邊→貼邊
2)要點:
○絲網上鋏時,各只鋏子口盡可能在同一經(緯)線上,以保證網版經緯絲路平直,受力均勻,切忌隨意上鋏。
○絲網與框架粘結牢固,無局部松縮現象。
○貼邊結實無漏水、滲水
○網框繃好后最好放置24小時以上才可上膠、感光,以防框架變形過大,切忌即繃即用,引起套版不準。
其實,對于繃好的網版,在其后續的加工和使用中最大的問題是網絲與框架的脫膠收縮。國產異型鋼管框因與網絲的粘結面較窄,出現這種情況更多一些。它可以發生在繃框、上感光膠后的烘干、固化以及刮印的各個環節,這是制版工人最怕的。原因雖然有多種,但根本原因是粘結劑的粘結力不夠。五年前,筆者曾在本地一韓國合資企業中看到,他們的繃框操作很簡單:把舊框放在繃框機架上,隨即扯去廢舊絲網,對舊框上的殘留粘合物未作任何處理,就覆上新絲網,繃緊,抬升框架,使框架與絲網貼緊,然后在絲網與框架的粘合面上涂上粘合劑,少傾即可卸鋏、切邊。一只新網版的繃制就這樣完成了。據在那里工作的同事介紹,他們從來沒有發生過松縮,關鍵是用了韓國產的粘合劑。他們為降低成本也試用過廣州產的粘合劑,但效果不如進口的。而我們所使用的粘合劑,在框架上涂多了不好,涂少了也不好,在濕度大的季節里常因不易干燥而“發白”,影響粘結牢度。對于繃框工人來說,研制高粘結力的繃框用劑是十分困難的。所以我們只能從實際出發,不斷總結經驗,處處小心從事。
繃框中另一個容易出現的問題是“松板印”。所謂“松板印”是指網版感光制成花版以后,在刮印過程中布面上出現的顏色深淺,其形狀類似松板上的木紋。這種深淺花紋一旦形成就無法消除,并最終出現在成品布面上。它主要產生在大塊面花形上。其實這不是繃框操作造成的,而是絲網與布面接觸時,他們之間的經緯密度在某種數量條件下的反映。我們不妨用繃好的空白網版壓到粘貼平整的白布上去觀察,可以看到用一張網框在不同經緯密度的白布上有不同的花紋反映出來,也可以改變網框與布邊的夾角,以觀察“松板印”的變化。由此我們可以采用提高或降低絲網目數或改變網絲與框邊的夾角(俗稱“斜繃”)來降低甚至消除“松板印”。
(二)涂刮感光膠(上膠)
1、上膠前準備
1)用洗潔精或淡燒堿溶液(稀釋液)涂刷框架上的絲網的正反面,放置10-20分鐘后用水沖洗,且邊刷邊沖,干凈后瀝干、烘燥。
2)配膠
按重氮感光膠的配制要求將光敏劑拌入感光膠內,攪拌均勻,并視膠液粘度情況加入少許蒸餾水進行調節、靜置、消泡。由于光敏劑的加入,這一工作要在暗室中進行。
2、上膠
1)手工上膠(臥式)
將網版平放在刮膠架(或桌子上),用不銹鋼刮刀(厚0.3cm高7-8cm,長度比框架寬度小2-3公分。磨成小圓口。)在其上面刮感光膠。先上反面(指與印布接觸面)。將感光膠適量地倒在網版一端,使成3cm左右寬的長條。用刮刀將其刮向另一端,然后調轉刮刀(即將刮刀左右調轉,使帶漿面始終帶漿,再從末端刮向始端,然后把余漿用小刮刀(油漆刮刀)收入原膠杯內。
反面上膠后把網框平放入低溫烘箱內,待干燥后,再用同樣方法在另一面上膠。
2)機械上膠(豎式)
一般是單面式上膠,先將網框固定在膠機上,調整好刮刀口,把感光膠倒入漿斗,然后自下而上地在網版上刮膠,先刮背面,再刮正面,中間也需烘干,也有的采用雙面式上膠一次完成上膠過程。
要點:
1)涂在網版上的感光膠層要封住網版上所有網孔,所以要有一定的厚度,但又不能太厚。涂膠要均勻、平整、光滑。
2)刮感光膠時,不銹鋼刮刀與網版平面保持基本垂直,各處壓力一致,壓力適當,刮速均勻。切忌使用短刮刀,分二次拼接刮涂。
3)涂膠后的烘干。要注意三點,一是溫度要控制在40℃以下(最好30-40℃之間),因為溫度過高,感光膠干燥后,易產生熱交聯,造成顯影困難。同時,烘房內應有循環送風系統,使溫度均勻。二是網版上膠后送入烘房內應平放,并將印布面向上,不要將網版豎立烘干(如倚在墻上)以免造成膠層及干燥不均勻。三是上膠室和烘房要干凈,盡量減少塵土飛揚。因為網版上的濕膠很容易粘住灰塵,造成沙眼。
4)上膠前網版一定要清洗,目的在于清除織造和運輸中產生的油漬和污漬,為感光膠與網絲的粘結創造良好的條件,以減少網版上漏點、沙眼的產生。切忌將空白網版未作任何處理拿來就涂刮感光膠。因為這對花版質量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作者:文/紹興縣輕紡科技中心有限公司 陳順林 褚伯良
該文章暫時沒有評論!
最新技術文章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