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觀察】由于油墨干燥太慢、油墨太軟、太稀而且給油墨量太大,造成印好的一張印刷品上的油墨粘臟了上面一張紙的背面。這種現象大多數發生在印刷品上油墨較大的實地(或暗調)部分。粘頁、粘貼、成塊(俗稱貼成一塊)是粘背的最嚴重現象,這是指印好的一堆印刷品粘連在一起的情況。第二面壓印粘臟是指第一面印好后立即印到第二面,結果印刷中出現粘臟,出現這種情況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
(1)印刷表面粗糙的紙張、需用墨量大。
(2)印刷雙面光滑的紙張。
(3)印刷實地或密度較大的網點處,墨量較大。
(4)在吸收性差的紙張上以氧化干燥型油墨印刷時。
(5)油墨干燥劑的用量過多,易在紙堆中氧化生熱、導致油墨發粘而使紙張粘在一起。
(6)油墨乳化導致粘臟。
目前解決印刷品背面粘臟,一般采用下面的措施:
(1)使用快干油墨,對于卷筒紙膠印機來說采用紅外干燥器。
(2)使用預防背面粘臟的噴粉。
(3)采用隔涼架,減少堆紙層高度。
(4)對粗糙的紙張采用加大印壓減少墨量的方法印刷。
(5)控制潤濕液的PH值及用量,防止油墨乳化。
(6)調節車間溫、濕度并對印刷色序重新安排。
(7)圖文的實地面積過大,印后加強通風。
(8)調整干燥劑用量。
(9)采用防粘臟劑或加粘襯紙的方法。
印刷過程中油墨粘臟及背面蹭臟故障解析
相關鏈接
近年來全國許多地區印刷企業,印刷出成品后,油墨干燥成膜后短時間內沒有回粘或印品粘連現象發生,但在印后加工或成品交付用戶一段時間后,又會出現墨膜手感不滑爽,指觸有發黏或分切或分裝時粘在一塊的的嚴重現象。該現象的再現,實際是包裝印刷制品的油墨連結料軟化點過低而引起的。當然也有油墨在稀釋印刷時,誤加入了過多慢干溶劑或吸入了水份而出現的表干內濕造成的。
處理方法
(1)嚴格選用正規廠家生產的并有技術參數的油墨品種。
(2)在印刷時應對沾有油污和蠟類等的承印物進行表面處理。
(3)選用油墨體系中連結料軟化點較高的油墨。
(4)在干式印刷中待上一色印刷油墨即將干透時再印后一色油墨。
(5)嚴格控制印刷車間的溫、濕度。
案例一
南方某廠加工一批酒盒,實地面積相對較大,印刷后數十天表面發粘而且背面蹭臟,調查后發現這種現象不止發生在一家印刷廠。許多印刷廠都有類似情況發生。
案例分析
這與當地的溫、濕度有關,一般情況下,如果溫度低而濕度大,印刷后的成品或半成品都要加強通風,可避免上述故障發生。
案例二
某廠用J2205型機、157g/㎡紙印刷對開人物像,當黃、品紅兩色印完后再印刷天藍、黑,發現前兩色粘結嚴重,其邊沿的色標粘的難以撕開。
案例分析
這種現象有兩種可能,一是黃、品紅墨色較重、面積較大,二是油墨乳化較為嚴重。對此不僅要注意潤濕液的用量,更重要的是將印下來的半成品待油墨表面成膜后抖風,也就是把半成品抖風后堆在另一紙臺上。
來源:李永強談膠印 作者:李永強
該文章暫時沒有評論!
歡迎您: |
評價:![]() ![]() ![]() |
表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的相關政策法規,嚴禁發布色情、暴力、互動的言論. |
最新技術文章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