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一些企業,于上世紀90 年代開始涉足中性墨水研發,由于所得技術資料有限研發進展緩慢,一直處于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在此期間有幾家曾形成小規模試銷,但迄今尚未見可與國際知名品牌中性墨水性能相當的國產墨水問世?v觀試銷國產中性墨水的研發現狀與性能,存在不少問題,集中表現在三個方面:
1)穩定性差:中性墨水要求在較寬的溫度變化范圍內,墨水的顏料分散狀態能在較長時間保持穩定而不變化,墨水長時間放置不分層,由于國內墨水前驅體(顏料色漿)的制備技術薄弱,使得中性墨水穩定性不佳,主要表現為墨水的耐高低溫性能不好,常溫放置穩定時間不長。
2 )潤滑性差:這主要表現為墨水對球珠的潤滑不夠,書寫手感差,發澀,甚至出現劃紙。時常出現墨水尚未用盡,筆頭即已磨損至不能書寫,無法體現中性筆的書寫圓潤流暢的優勢。
3 )流變性達不到要求:中性墨水要求既有一定的粘度和稠度,又具有觸變性和較強的假強塑性,一方面能夠保護分散顏料顆粒具有獨立的穩定結構,另一方面能夠具有剪切減粘性,以保證筆芯利用墨水在無剪切力的情況下具有高粘度達到筆尖不滲漏的目的,在書寫時,筆頭上的球珠因轉動產生剪切力,墨水剪切變稀有較低的粘度,從而使墨水發生假塑性流動達到書寫流暢且不滯筆的要求。
由于國內對增稠體系的研發力度不夠,調制的中性墨水粘度和觸變性不能夠很好的結合,從而影響了中性墨水的品質。
以中性筆、水性筆及中油筆為代表的圓珠筆在國內外市場一直呈現急速增長態勢,但圓珠筆制造核心技術長期被日本、歐美等國家所壟斷,國內制筆企業在圓珠筆墨水等關鍵材料及制備技術方面投入較少,積累薄弱,制筆專業人才匱乏,缺乏核心技術的研發能力,迄今尚無重大原始創新。所有這些因素導致了我國制筆企業產品制造現狀多處于價值鏈低端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