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彭城大地高端紡織產業發展動能澎湃:智能車間里機械臂精準作業,數字平臺實時調度全產業鏈數據,環保面料贏得全球客商青睞……展現出徐州高端紡織產業集群加速崛起的生動圖景。
近年來,徐州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發展航向,舉全市之力培育高端紡織產業集群,構建起從原料到成品、從制造到服務的完整產業鏈。“如今在徐州,紡織產業正從傳統制造向高端智造跨越,從單點突破向集群發展邁進,在長三角紡織產業版圖上勾勒出獨具特色的‘徐州坐標’。”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走進位于沛縣龍固鎮的江蘇貝德利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26條自動化生產線火力全開,一臺臺紡紗機高速運轉。與傳統紡織廠不同,這里不見密集的紡織工人,中控室操作人員輕點鼠標,機器便可自動分配紗線到所需設備。
企業負責人表示,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端紡織產業集群培育政策,企業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紡織服裝行業融合,推動紡織服裝產業向綠色低碳、數字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等方向發展,適應了紡紗工廠對產品高質量要求。該企業的智能化發展,正是徐州高端紡織產業集群快速發展的生動縮影。
數據顯示,自“343”創新產業集群培育以來,徐州高端紡織產業集群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2022年營業收入199.6億元,2023年躍升至291億元,2024年更是突破358.5億元,年均增長率高達34.1%,增速穩居“343”創新產業集群首位。更令人振奮的是,2025年預計將突破400億元大關,實現三年連跨三個百億臺階的壯舉。
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徐州已形成以沛縣粘膠紗產業、睢寧棉紡織產業、新沂市化學纖維產業為龍頭的高端產業布局,構建起完整的產業鏈條。其中,沛縣年產粘膠紗超80萬噸,睢寧棉紡織產業形成從棉花加工到服裝制造的完整體系,新沂化學纖維產業則在差別化、功能性纖維領域占據技術高地。
產業集群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精準的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徐州市高端紡織產業專班通過構建“產業研究、平臺搭建、調研服務、項目招引”全鏈條工作機制,為企業發展提供全方位服務。特別是針對企業反映的用工、用地、融資等難題,專班建立“一企一策”服務清單,2024年累計幫助企業解決各類問題126個,有力保障了產業健康發展。
在規模擴張的同時,徐州高端紡織產業的質量效益也顯著提升。統計顯示,2024年集群內企業利潤率較2022年提高2.3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長35%,單位能耗下降18%,實現了速度與質量的雙贏。
走進天虹集團旗下的徐州虹緯智能紡織有限公司,只見智能工業互聯網平臺把企業生產過程中的動態信息全都呈現在一面LED大屏上。“無論產量、產品檢測質量、車間溫度濕度控制,還是各工序的效率等各方面數據都在大屏實時顯示,需要對哪條生產線加強調度,通過平臺即可實現高效管理。”該公司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通過智能化的生產流程和先進的管理系統,智慧化工廠為企業帶來更高的生產效率、更低的成本、更好的產品質量。”
天虹集團的轉型升級正是徐州高端紡織產業創新發展的生動寫照。目前,集群內已擁有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1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8家、高新技術企業38家,形成多層次創新企業梯隊。
技術創新是產業升級的核心動力。徐州高端紡織企業瞄準行業前沿,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開發出包芯紗、包履紗、色紡紗、異形紗、竹節紗、萊賽爾紗等多種類高品質紗線。其中,骨干企業無結頭紗接近100%,化纖差別化率40%以上,天虹高檔包芯紗占國內市場12%以上,和平化纖研發的丙綸工業絲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25.3%,連續多年保持江蘇省占有率第一,體現了差異化發展的高端品牌效應。
智能化改造為產業注入強勁動能。統計顯示,集群內已有國家5G工廠1家、省級互聯網標桿工廠2家、省級智能示范工廠1家、省級智能示范車間9家、省級五星級上云企業5家。新鳳鳴集團配備的國際一流智能制造設施,使產品不良率降至1%以下,最高人均產量達800噸/年,樹立了行業新標桿。
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徐州高端紡織企業積極推進節能減排技術改造,發展循環經濟。多家企業采用再生纖維、生物基纖維等環保原料,開發出新型環保再生纖維、高端精梳高支紗線等創新產品。在2025中國國際紡織紗線(春夏)展覽會上,普路通紡織發布的30余項創新成果中,環保型產品占比超過60%。
創新平臺的搭建為產業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目前,全市擁有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9家、省級以上研發機構10家、市級新型研發機構3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4家,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創新體系。2024年,集群內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8個百分點。
在第137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現場,徐州紡織企業展位前人頭攢動,來自全球的采購商紛紛駐足洽談。“我們連續多年參加廣交會,每年都能結識來自世界各地的新客戶,簽訂更多新訂單。”一位參展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
開放發展是徐州高端紡織產業做大做強的重要路徑。市商務局組織28家企業分別參展廣交會、華交會及日本大阪江蘇省出口商品展覽會,幫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挖掘潛在合作機遇,同步收集國際市場需求反饋,為產品研發與市場布局提供精準決策依據,實現貿易訂單與行業發展的雙重收獲。
特別是沛縣組織的11家龍頭企業參加中國國家紡織面料及輔料博覽會,集中展示30s—60s粘膠紗、萊賽爾等特色產品,實現訂單總量8000噸、金額1.4億元,意向訂單超2萬噸,充分展示了徐州紡織產業的實力。
“走出去”與“引進來”并重。今年6月,市委副書記、代市長沈峻峰率隊赴浙江開展專題招商活動,重點對接4個高端紡織項目,加快了我市紡織產業鏈條建設進程。
“十四五”期間,全市招引落地高端紡織產業項目90余個,其中新鳳鳴、五譽興、普路通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落地投產,不僅直接推動產業規模連跨3個百億臺階,還帶動了上下游配套企業集聚,形成良性循環的產業發展態勢。
品牌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徐州高端紡織企業積極參加各類展會和評比活動,“徐州紡織”區域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天虹集團、新鳳鳴等龍頭企業通過國際認證,產品進入歐美高端市場。統計顯示,2024年集群內企業產品遠銷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
產業協同發展邁出新步伐。徐州積極融入長三角紡織產業分工體系,與上海、蘇州等地建立產業協作機制,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同時,推動本地企業間協作配套,提高產業鏈本地配套率。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我們將以更高標準、更實舉措推動高端紡織產業集群發展。”市商務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重點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動更多企業建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二是強化創新引領,支持企業建設高水平研發機構,攻克行業關鍵技術;三是深化開放合作,拓展國際市場,提升“徐州紡織”品牌影響力。
從規模擴張到質量提升,從技術創新到開放發展,徐州高端紡織產業正以堅定的步伐邁向高質量發展新時代。這幅由高端紗線編織的“錦繡圖”,不僅為徐州經濟發展增添了強勁動力,更為全國紡織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生動樣本。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徐州高端紡織產業必將迎來更加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