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經開區綠色紡織印染循環產業園西臨上海大道,南接深圳大道,總投資28億元、規劃面積560畝,分兩期進行建設,一期工程分A、B區,占地201畝,建筑面積有20萬平方米,A區主要建設宿舍樓、辦公樓、廠房和園區管網、道路、綠化等基礎設施;B區主要建設工業廠房、固體垃圾轉運站、高壓配電室等。
2023年5月,經開區被中國印染行業協會授予“中國綠色印染創新示范基地”。坐落其間的經開區綠色紡織印染循環產業園是全省唯一規模化的紡織印染園區,承載著培育支撐紡織印染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臺之責。
在轟鳴的一期項目建設現場,3棟現代化廠房主體已封頂,緊鄰的辦公樓、倒班樓正進行室內外裝修,經開區綠色紡織印染循環產業園(下稱“園區”)建設已邁入沖刺階段。
“預計8月下旬可竣工交付。”荊開建工項目負責人劉志文說,園區集生產、辦公、生活于一體,采取集中排污、集中供熱、集中生產、中水回用、清潔能源發電“五位一體”運行模式,企業可“拎包入住”。
園區的建設,必須滿足入駐企業的共性需求,紡織印染企業的需求是什么?
“產業園的藍圖,根據企業需求繪制。”經開區招商促進中心三部部長黃康介紹,招商團隊深入紹興柯橋、蘇州吳江等國內印染產業集聚區,了解沿海印染企業發展的真實痛點與核心訴求:理想廠房層高、所需生產面積、對蒸汽及污水處理的成本焦慮、中水回用的技術期望……“許多優質中小印染企業手握充足訂單,卻往往受困于獨立拿地的高昂成本或者自建治污設施等負擔。”
結合行業需求,園區實行高度集約化的“五位一體”運行模式,破解單個中小企業治污成本高的困局;企業可根據實際選擇租賃標準廠房或拿地自建,最大限度降低用地與初始生產成本;結合企業設備進場、調試等前期需求,園區還提供相應的培育扶持政策。
紹興柯橋某中型印染企業的快速落戶,成為園區“需求導向”與高效服務的生動縮影。根據企業需求,園區為其量身定制了入園方案,從初次接觸到簽約,僅用時一個半月,“這里不僅提供適合我們的廠房,還有完善的共享配套設施,滿足生產治理需求,我們可以把精力和資金集中在生產和市場開拓方面,全力謀發展。”企業負責人感慨道。
目前,園區已與8家企業簽訂意向協議,其中2家正對接設備進場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