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上述處方中粘合劑用量隨涂料色的濃度而異,著色涂料越深,粘合劑用量也相應增加。
b.印花色漿中的糊料選用A邦漿和非離子增稠劑來增稠,目的增加滲透和提高色漿的流變性。
c.處方中還原劑的用量應隨還原劑的種類,活性染色布的可拔程度以及加入色漿中涂料色的耐拔染的程度而綜合變化。
d.處方二中加入了少量白涂料。對提高拔染效果及著色涂料的鮮艷度有一定好處。但得色率稍淺。
e.尿素的用量較高,有利于濕熱焙烘順利進行,必要時還可加入甘油5%左右配合增加吸濕作用。
f.非離子增稠劑的用量,應根據印花設備及網目數和花型精細程度而變。
2.工藝流程
園網印花(或平網印花)→濕烘(150~160℃ 2分鐘~2分半鐘)→水洗→烘干。
印花設備中,烘房內升溫必須達到工藝上的規定要求,并且保證印花織物從進烘房到出烘房要有足夠的熱烘時間,必要時控制印花機車速來調節達到工藝規定。
3.水洗工藝
冷水洗(大浴比、溢流)→皂洗(70~80℃皂洗4~8g/l)→熱水洗(防染鹽S 3~4g/l 60℃)→清水洗→脫水→烘干
a.針織布的拔染水洗工藝必須在平幅松馳狀態下進行水洗。初洗必須用冷水,此時織物印花面上的化學藥劑的殘留量最高,因此水洗時的浴比要大,并采用溢流方式進行水洗。
b.水洗的時問應視印花面的大小而定,前面三道冷水洗,皂洗及熱水洗時問可以稍長些,水浴中加入皂粉有利于提高洗滌效力,弱氧化劑防染鹽s的加入更利于清除甲醛在布面上的殘留。
二、成衣及手工臺板衣片印花的涂料拔性工藝及注意事項
成衣及手工臺板衣片印花中,常用涂料印花作為主要印花工藝。其原因是涂料使用方便,印后通過熱處理即告完成,不用再水洗,對環境污染少,工藝流程短,速度快。而且生產中配色,修色方便,直觀性強。因此在涂料拔活性印花工藝中,工廠也追求工藝簡單,速度快,效果明顯的操作工藝。而今采用濕熱壓燙或濕熱焙烘替代濕熱汽蒸是成衣及手工臺板衣片印花近年來應用得最廣泛的工藝。
1.印花色漿的組成及工藝流程
成衣及手工臺板衣片印花中的拔白及色拔處方與前述的平網拔染印花處方基本相同。
工藝流程:
手工刮板印花→自然滲透、干燥5~10分鐘→趁濕熱處理
a.印花后不能刻意去烘干,應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印在織物表面的拔染漿慢慢地滲透到紗線內部。在仍然保持有相對含濕量的情況下再去熱處理。(壓燙或焙烘)
b.壓燙或焙烘這兩種熱處理存在一定差異。從效果來比較,壓燙法熱處理要稍好于焙烘法,這主要是由于圖案上的拔染漿在壓燙板的壓力下,含濕處理更充分,拔染化學反應更迅速、更有效。
c.無論是成衣印花還是衣片印花,印花后往往不會立即去水洗,因此熱處理后應繼續保持布面干燥很重要。成衣要盡快打包送水洗廠水洗。衣片熱處理后,最好將衣片相疊處用薄紙相隔,再集中用厚布包好送服裝廠做成衣,然后再送水洗廠水洗。
d.處方中還原劑的用量應控制好,在達到拔染目的的基礎上,原則上還原劑的用量越少越好,過量的還原劑更容易造成沾搭,而且會增加水洗時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