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觀察】1。前言
隨著市場經濟的競爭日趨激烈, 印染行業依靠傳統的目測打樣方法已遠不能適應現代化生產的需要,尤其是近年來品種繁多,每天都有幾種乃至十幾種新染色配方生產。為適應新的形勢, 我公司于1992年引進了美敦設備的電腦測配色儀。結合現有公司的生產實際,在純棉、麻織物的卷染工藝配色上, 進行了大量的小樣生產實驗和生產應用, 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 次配色合格率達60%。從而。減少了盲目仿色所帶來的染料、能源、時間和人力的浪費明顯提高了仿色效率。
2;驹
電子計算機配色原理主要是應用色度學的知識對顏色進行定量化的描述。根據庫貝爾卡一芝果(Kubela—Munk)函數的加和性。即K/s= (1一R ) 2/2R,s一染料濃度 ,R -反射率不再變化的最終值 在染料濃度與反射率之間相互轉換, 實現顏色的匹配計算。
3;A數據
3。1 基礎數據庫的建立
基礎數據庫的建立是電腦配色最基本的條件。 也是最重要的工作;A染色樣制備準確與否關系到配色是否成功。針對我公司的實際生產情況和染色工藝設備情況,建立了以活性染料和直接染料為主的染色數據庫。
我們在制備基礎染色樣品時, 盡可能以主要生產品種規格為底布,按批量生產的要求使用染色助劑, 按生產中工藝要求模擬操作。染色設備采用常溫常壓染色機,溫度應嚴格控制。操作中應注意每種染料的單色樣最好一次打完或當天打完。并且要指定專人打樣, 以減少不同操作人員造成的誤差 在打樣過程中要先淺后辣,先淡后濃的原則制備小樣,做到每個小樣準確。對某些固體助荊應選用水溶解后加入。
3。2 染料的選擇
純棉織物屬天然性纖維索, 可選用活性染料、直接染料、硫化染料等進行染色。純棉、麻織物的卷染不同于連續軋染。染料必須選擇哪些對纖維親和力高, 移染性好的染料。染料的選擇應盡可能的少, 但又能覆蓋整個色譜范圍、染料之間的配伍性比較好的染料。為此, 我們選擇了活性藍x—BR140% 、活性紅x一3B、活性黃x—G、活性翠藍KN—G 直接混紡黃D一3RNL、直接紅玉D—BU等等30多種染料。
3。3 數據庫優化及使用
把每只染料按不同濃度檔次打完小樣后。應從淺到深逐個將小樣經測定后輸入測色系統, 測好后就得到了該染料在不同濃度下的吸收反射率曲線,由計算機貯存并換算成K/S值, 這樣就建立了配色用的基礎數據庫。數據庫建立后,我們對已建立的數據庫每個染料從其修改程序K/S--C上看是否有打樣不準情況, 若有數據不準。 應刪掉或重新打樣。經過近幾年的摸索與探討, 一次打樣合格率達60%, 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如有一次省外紡提供了2O多個小樣,要我們在3天之內打完,且小樣與客樣的色差要達到4級以上, 否則不予定單。 按正常手工打樣, 最快需要7天, 我們采用了電腦測配色后在3天之內就順利完成了, 達到了客戶要求。一次訂單10萬米。從而為公司贏得了客戶。創造了效益。
4。結論
1。做基礎數據時, 單色樣的制各務必由淺到深, 先淡后濃的原則。
2。該系統不僅應用于配色。而且還在質量管理方面能進行色差、色牢度的評定,能比較客觀地評價色差, 大大減少了由于目測造成的錯判、漏判。減少了因判斷不準確而影響產品質量及產品成本。
3。該系統在純棉織物的卷染生產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為適應我公司的擴大再生產,我們還想把該系統應用于滌棉布的間歇式生產。更好地為生產服務。
來源: 馬文三 唐榮敏 淑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