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觀察】江蘇常州涵源新印花有限公司研制的織物濕法轉移技術,它是移植滌綸織物熱轉印技術,運用于幾乎所有纖維織物印花的技術創新。但它采用的工藝卻與滌綸轉移不盡相同。織物的濕法轉移印花技術,起源于天然纖維織物。研發方向主要有兩條路線:一種是棉布改性,用分散染料熱轉移;另一種是印刷紙予涂隔離劑,活性染料水墨印刷,棉布給濕冷轉移兩種方式。前者效果不佳,改性之后,棉布重要服用性能喪失,且印花主要物理,化學指標檢測不合格。后者是丹麥首創,可以產業化生產。常州涵源自行研發的織物濕法技術與后者有少許相似,而且更完善,有創新,并可以進行工業化規模生產,工藝成熟,質量穩定。根據織物纖維組成不同,分別采用活性染料及酸性染料,陽離子染料,溶劑染料進行轉移印花,這一技術填補了國內印花的空白,順利地實現了在棉,真絲,羊毛,真皮,錦綸,腈綸等織物上的轉移印花。
基本原理:目前轉移印花已經廣泛用于滌綸織物的的印花加工。其原理是利用分散染料的升華牢度差的這一特點,先把分散染料制成油墨進而把花型印刷在紙上,再使織物與印花紙同時通過轉移印花機的加熱輥筒,印刷在紙上的分散染料受熱升華,直接進入被印織物的纖維微細結構,從而在織物上呈現花型圖案。轉移印花技術是印刷技術與紡織品印花技術的巧妙結合,彌補了傳統織物印花技術的不足。四分色相片印花效果,多色多彩印花效果,過渡色,漸變印花效果等等,這些都是平網、圓網所不能完美體現的印花效果。通常所指的天然纖維織物為纖維素纖維織物,蛋白質纖維織物通用的印花染料分別為活性染料和酸性染料,但活性染料及酸性染料的升華牢度很好,不能通過熱轉移印花的方式,印花在織物上,而紙的成分為纖維素纖維,為親水物質,它會吸附活性染料,酸性染料,最終不能充分轉移在織物上,因此紙張要作為濕法轉移印花的載體,必須經過隔離劑處理,增加成本。即便如此,也有轉移率偏低的情況。濕法轉移印花的印刷載體最好用膜,但膜是不親水的,活性染料、酸性染料、陽離子染料難以在膜上附著。常州涵源研發的織物濕法轉移印花技術,突破了活性染料、酸性染料、陽離子染料、親水性染料不能印刷在PET薄膜上的技術瓶頸,并且順利實現了面料給濕轉移印花,活性染料用于纖維素纖維織物印花,酸性染料用于蛋白質纖維織物印花。陽離子染料用于腈綸面料印花,溶劑染料主要用于木材再生木材印花。目前常州涵源成功實現了羊毛織物的毛用活性染料的轉移印花,使羊毛織物的印花牢度達到了超耐洗。
技術創新表現:織物濕法轉移印花,采用織物給濕工藝,糊料用量是常規印花的50%,印花過程中織物含濕量也是常規工藝印花織物含濕量的50%,因此在印花過程中,烘干能耗是常規印花烘干的50%。另外,固色過程中,不同的染料采用不同的固色工藝,活性染料采用了冷堆固色工藝,酸性染料采用汽蒸工藝,而溶劑染料轉印后烘干即可,無需固色即有良好的固色牢度。轉移過程中,染料和織物的結合比較牢固,后整理,充分水洗,用水用汽均比常規印花節省,且由于浮色較少,用糊料量少,水洗產生的污水。COD,色度指標均好于常規印花。最終成品的各項色牢度指標測試,均大于等于常規印花色牢度指標。由于用PET膜作為印花的載體,更優于用紙,減少木材耗用,PET薄膜可以回用及回收。
應用案例:由于該技術是常州涵源自行研制的專利技術。目前用于自行生產,今后會考慮作一些授權及技術推廣,該公司自2005年研發該技術,至2009年下半年已開始贏利,并逐年增長,增長幅度超過50%。
很期待類似這樣的技術研發和應用,這是節能減排最有效的保障。
來源:中國紡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