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觀察】1,1 黃原膠的化學結構與基本性能
黃原膠分子結構中,主鏈是由p—(1,4)苷鍵連接的陶糖基組成的,側鏈為三糖單元,由D—甘露糖和D·葡萄醛酸交替連接而成,分子比例為2:1;三糖側鏈由EC{位置帶有乙酰基的D·甘露糖以o·(1,3)鍵與主鏈鏈接,在側鏈末端的D—甘露糖殘基上以縮醛的形式帶有丙酮酸,其高級結構是側鏈和主鏈間通過氫鍵維系,開成螺旋和多重螺旋。其結構中的大分子支鏈含有較多的氫鍵,分子間作用力較強,形成空間網狀結構,在較稀水溶液中,呈現典型的菊花狀聚集態,這種菊花狀結構由許多分子繞一個中心呈放射狀卷曲排列而成,并踞遍存在。 黃原膠為奶白色粉末,可以在水中迅速溶解,溶液為透明膠狀。黃原膠用于印花糊料,不必加熱煮,工藝簡便。其水溶液熱穩定性好,1%黃原膠溶液由25℃加熱到120℃,粘度僅降低3%。其對酸堿也十分穩定PH值5-10時粘度不受影響,滿足分散料印花所要求的弱酸性條件。黃原膠溶液耐電解質,與許多鹽溶液混合,粘度不受影響[11,12]。
2.1.2 印花粘度指數與印制圖案
各種印花糊料的流變性差異很大,不同印花方式對糊料的流變性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來說,色漿的粘度高,PVI值較低,容易印得清晰的花紋,反之較差。印制線條、小花等精細花紋時,應選用PVI值較小,觸變性較強,以及粘度較高的色漿。而印制塊面大、滿地花的花紋,或者要求印透性和均勻性都好的產品,則應選用PVI值較高、觸變性較弱和粘度較低的色漿”3J。海藻酸鈉、合成丙烯酸類增稠劑以及黃原膠增稠劑印花粘度指數(PVl)的測定結果見表1。 表1 各種增稠劑的印花粘度指數PVI和結構粘度指數n
┌──────┬─────┬──────┬─────┬─────
│ 印花增稠劑 │ 濃度/% │粘度/mh·s │ │ PVI │
├──────┼─────┼──────┼─────┼─────┤
│ 黃原膠 │ 1.5 │ 9 100 │ 0.86 │ 0.16 │
├──────┼─────┼──────┼─────┼─────┤
│合成丙烯酸 │ 0.2 │ 9 200 │ 0.83 │ O.20 │
├──────┼─────┼──────┼─────┼─────┤
│ 海藻酸鈉 │ 2.5 │ 9 100 │ 0.65 │ 0.53 │
└──────┴─────┴──────┴─────┴─────┘
結構粘度指數n表征了在色漿的表觀粘度中,結構粘度所占的比例。從表1可看出,在粘度基本相同的不同增稠劑體系中,黃原膠的PVI較小,n較大,說明結構粘度占表觀粘度較大。合成丙烯酸類增稠劑基本與黃原膠相似,而海藻酸鈉表現出不同的性質,其PVI較大,n較小,結構粘度所占比例小。這一點將在下面的試驗中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