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報導,2009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家”的入圍門坎由2008年的營業收入人民幣29.7億元提高到36.6億元,增幅為23.27%,首次突破30億元大關。
在500家企業名錄中,營業收入總額超過100億元的企業有126家,其中超過500億元的企業有4家,江蘇沙鋼集團有限公司以1463.13億元的營業收入連續第二年位居榜首,蘇寧電器集團和聯想控股有限公司分別以營業收入1170.03億元和1063.75億元位列第二、三位。
中國全國工商聯副秘書長、經濟部部長歐陽曉明分析指出,總體來看,“中國民營企業500家”仍主要分布于東部地區,特別是江浙兩省。500家企業中,位于東部地區的企業數量為405家,東北地區17家,中部地區44家,西部地區34家。其中浙江、江蘇兩省入圍的企業分別達到180家和129家。
但她同時指出,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逐步推進,西部地區民營企業的競爭力正不斷增強。盡管入圍企業數量下降,但是收入規模、資產規模占民營企業排名前500家的比重卻有所上升。
從行業分布看,“中國民營企業500家”的入圍企業仍以制造業為主,當中有308家制造業企業入圍,比2008年減少13家。
建筑業,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批發零售業,電氣機械及器材、線纜制造及儀器儀表制造業,紡織業、化學纖維制造業入圍企業數量分別為67家、63家、51家、44家和35家,占入圍行業的前五位。
此外,面對金融危機后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一些大型民營企業開始積極轉型,越來越多地涉及到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開發經營上。此次“中國民營企業500家”中,有36家企業涉及生物醫藥產品的開發利用,有26家企業涉及太陽能、風力發電相關產品以及新型電池等新能源相關產業。
$$分頁$$
調研結果顯示,面對席卷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中國民營企業積極應對,2009年度營業收入排名前500位的民營企業在規模、效益、社會貢獻等指標上均出現不同程度增長,在逆境中實現了突破。
歷經國際金融危機的洗禮,中國大型民營企業越來越認識到技術創新、結構調整、改善管理、塑造品牌對企業長遠、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在公司治理、技術研發、質量管理、品牌塑造等方面都有較大改善,企業“管理之道”不斷提升。
“中國民營企業500家”是在全國工商聯對2009年營業收入超過3億元的近3600家中國民營企業進行調研的基礎上產生的。自1998年以來,全國工商聯已連續12年針對上述規模民營企業開展調研,了解大中型民營企業的經營狀況、行業特征及企業管理等情況。
來源:亞洲紡織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