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4年半的努力,這些領域都取得明顯進展,調結構、轉方式,亮點不斷涌現,核心業務板塊更加完善,并呈現聯點成線、塊狀突破、面上結果的可喜態勢,“十一五”預定目標整體實現在望,部分任務已提前完成。
新纖維研發闊步前進
上海紡織控股公司集聚技術和資金優勢,以高新技術引領,以產品差別化、環保型、功能性為目標,集中開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纖維材料產業化攻關及產業鏈開發,提升化纖產品等級,取得了顯著成效。
上海紡織控股公司積極開發順應國際發展趨勢的綠色環保產品Lyocell纖維,經過幾年技術攻關,年產1000噸Lyocell纖維產業化項目目前已取得突破性進展,產品合格品率提高到94%以上。此舉打破了奧地利藍精公司對環保型化纖高新技術的壟斷,成為中國第一家擁有Lyocell纖維專業化生產技術的企業。
另外,公司生產的竹材Lyocell纖維強力指標大大高于粘膠竹纖維,目前已形成批量生產的能力。他們投資1.76億元,于2006年啟動芳砜綸產業化一期項目,年產1000噸的芳砜綸纖維生產線項目已于2008年建設完成,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聯吉合纖公司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差別化纖維葆萊絨(聚酯細旦高中空纖維),因其類似羽絨的保暖性、良好的后道可紡性而備受市場青睞,對提升紡織下游產品的競爭力具有帶動作用。目前葆萊絨產品聯合開發和市場推廣已取得成功,民光的葆萊絨冬被、空調被,三槍的葆萊絨保暖內衣,海螺的葆萊絨襯衫均已投放市場。
產業用紡織品潛力無限
4年多來,上海紡織控股公司抓住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經濟轉型的契機,不斷拓展代表當今紡織產業升級的產業用紡織品業務,取得了長足發展,形成了以汽車內飾紡織品為主體、新型膜結構材料為代表的業務群,在市場占有率等方面處于領先地位。
首先,汽車內飾及配套用品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上海紡織控股公司的汽車配套業務已成功嵌入社會整車制造的大產業鏈中,下屬的長春旭陽毯業、安徽尚唯汽車飾品、太倉汽車安全帶生產基地和嘉定新紡聯汽車內飾件公司等在“十一五”期間相繼建成并投入生產。
其次,新材料板塊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由上海申達科寶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新紡織產業用品有限公司、申達無紡布制造有限公司以及上海金熊造紙網毯有限公司、上海三帶特種工業線帶有限公司等構成的新材料生產企業,主要產品涵蓋了PVC柔性復合材料、機織過濾材料、經編無紡布和土工合成材料、造紙網毯等。
具有卓越的光學、力學、保溫、耐火、防水、自潔等性能的膜結構復合材料在我國剛剛起步,申達科寶新材料公司在引進設備的基礎上,通過對基材、工藝參數以及各種助劑配方進行了篩選和優化,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加工技術,開發了PVDF建筑用膜、改性PVC密封充氣材料等新型膜結構材料。目前,申達科寶的寬幅膜結構產品產量已經超過1000萬平方米,為北京奧運會臨時場館提供了1/3的新型膜結構材料。2009年,申達科寶的寬幅膜結構產品出口額1800萬美元,實現了在歐洲市場銷售300萬平方米的目標,成為國內最大的闊幅PVC復合材料生產商。
再次,雙組分復合無紡布產品的開發研制取得突破。雙組分復合紡粘法非織造布是世界上紡粘技術的發展方向,但在國內尚屬空白。上海市紡織科學研究院經過60余次試驗,項目已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
同時,在我國神舟五號、六號、七號飛船的航天工程中,上海紡織控股公司生產并提供了返回艙引導傘面料、返回艙主降落傘面料、飛船用點火繩(無污染導火索)等高科技產品,為祖國航天事業發展作出了貢獻。
品牌紡織品持續發展
上海紡織控股公司的“品牌紡織品生產及貿易”板塊形成了內銷、外貿兩大塊業務,并出現了產業鏈整合的趨勢。
$$分頁$$
在內銷方面,上海紡織控股公司四年多來積極創新發展模式。公司擁有一批著名服裝服飾、家用紡織品品牌及生產加工基地,通過終端形象和品牌通路建設,目前在全國擁有7000多個銷售網點,產品遍及國內高檔商場、百貨公司及超市、大賣場。
集中了三槍、海螺、民光、菊花、鳳凰、鐘牌414和皇后等七大民族紡織品牌的龍頭股份公司3年來累計投入4800萬元,新開或改造了近600家專賣店(柜),使三槍、海螺等品牌的整體終端形象有了很大的改善。
此外,上海紡織控股公司依托原創設計資源,搭建本土原創設計師展示平臺,組建了由著名設計師領銜的服裝、家紡和面料設計師工作室,大力推行集研發、生產、營銷推廣為一體的商業品牌運營模式,打造時尚原創品牌。目前原創品牌“EY”(ENJOYOUNG)已嶄露頭角,展現了年輕、時尚、活力的風格。
在外貿方面,上海紡織控股公司通過加速管理方式轉型、業務結構轉型、贏利能力轉型,進一步優化外貿管理方式和流程,有效提高了經營效益。為滿足外貿發展的需要,上海市紡織科學研究院建立了智能化服裝快速打樣中心,提高了外貿服裝出樣速度,提高了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的能力。
2005年以來,上海紡織控股公司下屬的22家外貿企業累計進出口總額達122.68億美元。進出口貿易的發展促使公司的外向度在2009年增長到73%,實現了傳統紡織業態的根本轉變。上海紡織成為全國最大的紡織品服裝出口企業之一,22家進出口公司中有6家外貿企業單列進入全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百強企業,客戶遍及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時尚產業鏈初具規模
上海紡織控股公司積極融入上海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大潮,充分挖掘上海紡織悠久的歷史及深厚的文化積淀,集成內部資源,大力培育時尚產業板塊,取得了可喜成果。
上海紡織控股公司對創意園區和工業園區實施了專業化、信息化、標準化、契約化、產業化的管理。起步較早的M50已成為國內外知名的創意園區,成為上海的一個時尚地標;尚街LOFT創意園以原創設計師工作室為主導,成為服裝設計師品牌化運作的孵化器;卓維700創意園以聚集中小型服裝企業、影視制作公司為主導,成為服裝、服飾推廣的集聚地;上海國際時尚中心被國家發改委列為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重點支持的項目,總建筑面積達14.3萬平方米,目前已完成總投資6億元的項目一期建設,不久前舉行了配合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亞洲時尚綻放”藝術慶典。
目前,公司已建成創意園區42家,園區產業門類主要涉及設計策劃、服飾研發、流行發布等八大類,入駐企業1400多家,涉及18個國家和地區。其中,由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授予的上海市創意產業集聚區有12家,占全市總數的14.8%。M50、尚街Loft園區日前雙雙被命名為上海市首批示范創意產業集聚區。
上海紡織控股(集團)公司在“十一五”期間,堅持不懈地調整經營結構、產品結構和贏利結構,重點發展科技紡織、綠色紡織、品牌紡織、時尚紡織,努力推進由紡織制造業向高端提升、向制造業后續服務價值鏈延伸,打造與上海國際大都市相匹配的現代紡織服務業,使公司由單一紡織產業轉向紡織業與現代生產性服務業并舉,對接現代服務業的現代紡織時尚產業鏈初步形成,基本實現了產業的戰略轉型。
來源:中國紡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