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010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確立了“調整振興、創新發展”的主題和“科技、文化、品牌、合作”這四個關鍵詞,請您結合行業的發展態勢,談談這一主題的確立和其中的發展變化?
杜鈺洲:中國紡織工業的軟實力、硬實力要靠產品來體現,要以紡織服裝產業鏈集成創新重塑商業模式。產品創新是中國紡織工業創新驅動的聚焦點。只要把硬實力和軟實力結合好,就能增強紡織工業的國際競爭力。
具體來說,硬實力主要是指紡織科學技術,包括裝備、工藝、織工、技能等方面,具體表現為隊伍對實際產品的創造力。軟實力反映出我們在文化層面的創造力。不管硬實力還是軟實力,最后都要靠產品來體現。如果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僅僅表現為質量和價格,是遠遠不夠的。產品創新必須和時代背景聯系在一起,我們要改變以投資為主、擴大規模的發展方式,轉化為以創新驅動的發展方式,增加產品的附加值。
2009年,國務院公布《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后,紡織行業上下受到很大鼓舞。特別是國務院把紡織工業定位為“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也是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極大提振了行業與企業發展的信心。2010年,紡織行業出現了企穩回升的良好態勢。在行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加強品牌文化建設,提升行業軟實力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們要正確看待紡織行業面臨的形勢,切實提高對增強行業文化軟實力重要性的認識;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樹立強化“大文化”觀念;深入開展十大品牌文化推介活動,不斷提升紡織服裝品牌的文化價值。
目前,國內外市場機遇與挑戰并存,而且機遇大于挑戰。對那些發展方式轉變快、有創新能力、有品牌優勢的企業來講,機遇大于挑戰;而對那些沒有市場優勢、品牌優勢或者創新能力不強的企業來講,挑戰大于機遇。在對抗國際金融危機的戰役中,我們的優勢企業表現得很突出。
在全球經濟恢復過程中,中國紡織工業產業鏈的優勢進一步顯現,國際市場競爭力穩步提高。尤其是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成立十年來,推動了產業組織結構從小生產方式向社會化大生產方式的轉變,以及產業和企業跨地區重組與產業集群式發展;通過不同渠道,推動國內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和國際產業并購,著力培育中國紡織行業的跨國公司和國際品牌,極大地提升了中國紡織業在國際產業結構分工中的影響力。
記者:在今后十年,我們要向紡織強國轉變,要實現這一重任需要解決哪些主要問題?
杜鈺洲:中國要從紡織大國走向紡織強國有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當前最突出的困難是傳統的粗放發展方式積累的結構性矛盾還未得到根本解決。形勢讓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只有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結構調整推動發展方式的徹底轉變,才是我國紡織工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最佳路徑。
首先,中國的紡織工業要從依靠勞動力成本優勢向主要依靠創新的競爭優勢轉變。長期以來,中國紡織工業的發展是依靠勞動力比較優勢取得的,但在經濟高速發展情況下,這一優勢將會逐步減弱。中國紡織工業為了加快發展,促進產業升級,必須通過加快結構調整實現比較優勢的延伸,通過提高創新能力促進比較優勢升級。也就是說,我國要推動要素稟賦優勢從外生比較優勢向內生新比較優勢轉變,從簡單的手工勞動向技能化轉變,在國際產業鏈中由低端向中高端提升,由加工型向品牌拓展,獲取產業高附加值的空間。
其次,隨著社會的進步,全球倡導的“低碳經濟”又給中國紡織工業今后十年的發展提出了要求。目前我國紡織工業廢水排放量已占全國工業的10%,其中80%為印染廢水。因此,推動紡織工業健康發展,必須著眼于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在促進和諧發展過程中,一是通過技術創新,提高單位纖維制品的附加值;二是開辟新型纖維資源,發展竹、麻、絲、毛等非棉可再生天然纖維;三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一方面要提高聚酯制品、化纖和棉制品等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另一方面要加大能源、水資源的綜合再利用,降低單位增加值的能源和水資源消耗。
記者:2010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規劃制定的準備之年,作為協助企業開拓國內外兩個市場重要的商貿平臺、上下游產業鏈和國內外資源配置的紐帶、科技創新和品牌發展的窗口,展會的功能將隨著行業的發展進一步完善。請您結合行業發展談談這一點。
杜鈺洲:今年是落實中央發展綱要重要的一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也是承上啟下的一年,更是建設紡織強國的重要時期。為了在今后十年發揮支柱產業的作用,更好地應對國際市場變化,加快產業調整和提升,制定中國紡織工業長遠的發展綱要十分關鍵。在中國由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轉變的過程中,中國紡織業質量的提升不僅涵蓋了產品質量,也涵蓋了行業綜合素質的提高,包括科技進步、原材料質量、紡織設備的先進程度、企業質量管理水平。而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在今年3月舉辦的春季三展就是向全世界、全社會展示中國紡織產業的創新活力和生命力。
在以往的行業展會上,參展企業之間的交流大多是自發性的。由于企業掌握的市場信息相對有限,上下游對接不順暢。在今年的展會活動中,協會將發動各個專業協會的優勢,整合各種資源,為企業拓展市場、降低產品開發成本提供幫助。此舉不但加大了上下游企業的聯動力度,同時實現了各個專業協會之間的高效協同作戰。例如,紗線、面料、服裝這三個展會的參展商大多互為上下游關系,行業協會在客戶邀請上做了非常細致的工作。這一具體行動充分體現出紡織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地位,三展聯辦能夠整合國內外市場資源,加強企業、行業和國內外的廣泛合作,共同增強應對金融危機的實力,提振產業調整升級的信心和能力,努力為全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開局。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