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觀察】
黔江作為武陵山片區中心城市和渝東南區域中心城市,近年來,緊扣“中國峽谷城·武陵會客廳”新定位,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因地制宜厚植生態優勢,大力發展山地特色高效農業,走綠色產業助推鄉村振興之路,推動黔江高質量發展。初夏時節,黔江區太極鄉太河村漫山遍野的桑園綠意盎然,一千多平方米的養蠶大棚里,今年首季春蠶已經進入五齡期,鄉里的養蠶技術員正忙著上門為養蠶大戶指導關鍵技術。黔江區太極鄉桑蠶科技服務站技術員庹錦璋介紹說:“首先保證養蠶消毒,再次就是桑葉的飼喂,每天必須給足,蠶種面積稀養。”
黔江區太極鄉是市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鄉鎮之一,在促進群眾持續增收過程中,當地因地制宜,利用山地優勢發展起了8000余畝桑園,年養蠶超過7000張,產值突破了1000萬元。蠶桑產業已經成為了助推當地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太極鄉黨委書記劉質彬表示當地將蠶桑產業作為主要的綠色富民產業來打造,目前已建成黔江第一產業大鄉,帶動1000余戶,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養蠶大戶韋菊芳也告訴記者,她總共承包了120畝桑園,第一批春蠶就養了36張,目前正處于大蠶養殖階段,每天都需要雇傭大量當地勞動力來幫助自己養蠶。韋菊芳說:“現在五齡期了,周邊雇了十五、六個人過來幫忙,才忙得過來。” 從首季春蠶養殖到最后一批秋繭收獲,長達5個多月的時間,都是蠶農最忙碌的時段。在此期間,養蠶大戶會提供采桑葉、飼養小蠶等不同崗位,引導村民就近務工實現穩定增收。韋菊芳表示養蠶已經成為了當地主要的產業,他們的養殖場全年收入有27、28萬元,給當地工人工資有10余萬元。太極鄉太河村村民李永梅就是被韋菊芳招來進行蠶養殖的一名蠶農,她說:“我是今年5月份來的,準備4季蠶都在她家做,工資是100元錢一天,我覺得還可以。” 推進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關鍵。黔江區立足生態優勢,大力發展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把綠色產業作為持續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截至目前,黔江區已建成標準桑園9.3萬畝,覆蓋了77%的鄉鎮、街道,蠶農年綜合收入達2億元以上,帶動了1.2萬余人從事蠶業生產穩定增收。建立起了從栽桑養蠶到絲綢產品深加工,再到出口貿易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同時,黔江區還建成立體農業基地15.3萬畝、水產養殖基地2.6萬畝、中藥材基地3.8萬畝,全面擦亮綠色特色產業品牌,力促鄉村全面振興。 黔江區委書記余長明“十四五”時期是黔江綠色產業跨越提質發展的窗口期。黔江區將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步伐,優化“三區三帶四園”農業產業布局,加快構建繭絲綢、羊肚菌、無抗生豬等區域產業聯盟,打造300億級現代特色高效農業產業體系,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讓更多的“綠色顏值”轉化為“金色價值”,譜寫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黔江篇”。 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