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觀察】
實現碳中和碳達峰已成為當下全球的發展共識,節能減碳、綠色生產、可持續發展亦成為了當前中國紡織行業勢在必行的前進之路。
5月13日,“減碳 · 思源”2021第四屆中國生態環保面料設計大賽——生態紡織品創新企劃沙龍在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順利舉行。本次沙龍以生態可持續的視角展開了創意設計、產品開發、面料企劃、色彩趨勢、數字營銷等方面的綜合探討,一方面基于賽事宗旨為企業提供了可持續時尚創新的設計理念與指導參考,另一方面基于市場需求和流行趨勢前瞻了生態紡織品的產品開發方向。活動由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主辦,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管理委員會特別支持,江蘇盛澤東方紡織城發展有限公司、蘇州綢都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支持。 中國生態環保面料設計大賽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主辦,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蘇州市吳江區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管理委員會共同承辦,并得到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人民政府特別支持。自2015年起,每兩年舉辦一屆,今年第四度攜手盛澤,充分發揮行業綜合服務平臺與產業集群資源集聚優勢,促進企業進行以市場為導向的生態紡織品開發,引導行業綠色發展。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創意設計部高級項目經理謝然主持活動。 低碳設計打造環保新時尚 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創意設計部項目經理張曼在會上對2021中國生態環保面料設計大賽進行了介紹。本屆大賽以“減碳 · 思源”為主題,倡導產品從原料選擇到生產、銷售、使用和廢棄處理整個過程中,向“碳中和”的目標努力,并重視減少環境資源污染,保護生態環境資源,同時思考從創新的資源中發掘有益于環境的新方向。產品評選將從生命屬性、環境屬性、能源屬性、資源屬性、經濟屬性五個維度進行評審。大賽組委會還將邀請金頂獎設計師對獲獎面料進行成衣轉換,并在盛澤紡博會以及中國國際時裝周(北京)呈現系列化秀演。 中國紡織信息中心科技信息部高級產品經理韓俊霞在《“減碳·思源”——生態環保面料產品開發方向分析》中結合微塑料引發的生態危機、我國在環保領域推出的政策措施及流行趨勢的演變,提出基于審美與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態可持續將成為行業發展與消費市場的重要趨勢。她從材料和技術兩個維度分析了可持續紡織品的開發要素,以生物基纖維、可降解材質、循環再利用纖維為原料進行產品開發已經成為大勢所趨,生態概念與功能概念也正在進行更多融合與創新。她以采用環保技術和環保纖維的優秀產品為例,對生態環保面料的創新開發和應用方向進行了分享。 面料創新開發解碼行業需求 中國應用色彩體系COLORO色彩專家許賽賽在《2022秋冬色彩流行趨勢背景及色彩數字化解析》中指出疫情過后消費者將愈發關注健康積極的心態、生活品質的提升和環境保護問題,正能量和輕奢感成為2022/23秋冬色彩的關鍵基調。在色彩選擇時需要平衡新意與懷舊,弱化產品色彩季節性,選用適合數字化環境的色彩,打造輕奢質感,與消費者共情。通過應用COLORO色彩數據分析工具對2022/23秋冬色彩三要素進行量化處理,精準表達色彩差異與適用場景,并對2022秋冬五大關鍵色彩蜂巢色、深橡木色、青金石藍、玉石色和蝴蝶蘭的風格與特性進行了詮釋,提出了應用趨勢建議。 FabricsChina × 東宙時尚研發學院首席學術官徐衛東在《創新產品開發的面料企劃定制與應用》中從核心客戶分析、品類開發、創新產品應用三個維度指導面料企業進行科學的產品研發和商品企劃。他表示產品創新的目的是鞏固核心客戶、挖掘新客戶和成為品牌引領者。紡織面料企業需要深度分析核心客戶類型,準確把握客戶的新需求,從而獲得更多利潤。他以波司登、斐樂、雅戈爾、溢達等品牌為例,闡述了在研發和品牌的時代背景下,應該從品牌主銷款開始,以品類化聚焦面料的策略進行產品企劃,加強服裝品牌、面料品牌、紗線品牌等供應鏈各環節的深度合作,打造細分定位市場第一梯隊,成就世界一流產品解決方案提供商。 Style3D服裝產業數字化專家董松在《數字化賦能可持續面料展銷》中以Style3D自研的3D柔性體仿真模擬引擎為例,展現了紡織行業正在融合應用虛擬現實、數字服裝、人工智能、數字模特等技術向數字世界全面遷徙。在介紹Style3D Fabric面料產品時,他談到該產品建立了快速查詢面料的云端面料數據庫,提供3D展示、掃碼查看、個性化電子看板展示、在線VR展廳等多元展示方式,為面料供應商和成衣采購商搭建了在線協同平臺,具備在線設計與工藝模擬功能。他表示,近年來紡織服裝行業數字化快速發展,數字人、數字服裝、數字面料、色彩、可持續已經成為數字化產業生態發展的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