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觀察】
紡織內需市場打破了“淡季”枷鎖,去庫存提振信心
放到紡織行業中,改革開放的40年時間里,由于物美價廉,紡織行業的發展一直是以出口為導向的,但是如今以美國為首的一些國家覺得中國賣得太便宜了,他們自己國家的紡織產業因此根本就起不來,所以敵視中國,加上疫情影響,海外市場急劇萎縮。因此,一部分外貿的訂單只能回到中國來消化,這就是所謂的“經濟內循環”。 實際上,從去年的中美貿易戰開始,到今年的新冠疫情,一部分紡織外貿企業都下意識地把重心從外貿往內貿方面轉移。
據監測據顯示,近期噴水織機開工回升至7成左右,經編開工在7-8成,圓機表現略差,在4成左右,與上周相比,上升了4個百分點,與去年同期相比,相差已經不大。 外貿市場:風險猶存,注重開發新的市場 如今的大環境仍然深受疫情影響,紡織行業還是面臨著終端消費恢復緩慢的窘境,尤其是外貿市場乏力,經濟不佳導致國外失業率和破產企業數量仍在攀升,可以說海外疫情的發展對經濟的沖擊,甚至對紡織行業的沖擊并未隨著時間推移而減少,萬一在秋季疫情出現反復,外貿經濟活動很容易再次出現“暫停”。那外貿就不能做了?當然不是,歐美的訂單數量多,利潤也相對豐厚,但在接單的同時,也要注重開發新的市場。 近年來,我國一直著手倡導建設的“一帶一路”計劃,以應對當今世界正發生復雜深刻的變化,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都是非常好的貿易合作伙伴。 此外,2020年還將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該協議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16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若RCEP成功,將涵蓋約35億人口,GDP總和將達23萬億美元,占全球總量的1/3,所涵蓋區域也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自貿區。如今除了印度外,其余15國已經談判結束并啟動了法律文本審核。 因此,紡織人不乏著手開拓這些國家地區的市場,尤其是日本韓國等國家,由于疫情控制相對更好,紡織市場需求已經基本恢復到疫情前。 在疫情的催化下,美國“單邊主義”的傾向變得愈發明顯,配上特朗普這樣一位喜怒無常而又急于連任的總統后,中美貿易之間的政治風險變得越來越大。 對紡織企業來說,疫情影響之下,一方面要抓緊手中的訂單,另一方面要不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里,把一部分目光轉向國內市場,而外貿方面,也要積極拓展政治風險相對較小國家的市場,努力做到有備無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