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觀察】
前言:
4月17日,備受數碼印花行業人士青睞的上海數碼印花工業展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隆重開幕。今年展會匯聚了國內外眾多知名行業企業,兼備數碼印花設備、耗材、配件等各個領域。而上海咔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咔咻”)是這次展會為數不多應用在數碼印花行業的激光設備制造企業,其攜帶的產品以其精湛的切割技術吸引了現場眾多觀眾的目光,掀起連番熱潮。因此我們集萃網對咔咻總經理宋翔先生進行了一次專訪。以下是這次專訪的詳細內容。
本刊記者:您好!很高興能夠在展會上邀請您接受采訪,采訪之前,請您介紹一下貴公司的發展歷程。
宋總:
本刊記者:2016上海國際數碼印花工業展作為行業的重大展會之一,吸引了眾多行業企業攜帶王牌產品前來參展,此次參展,貴公司帶來了哪些產品?這些產品為什么備受客戶青睞?
宋總:
這款產品推出以后,客戶感到無比驚訝,他們沒想到中國制造也能做出如此高端、技術含量高的設備。在使用我們產品后,客戶更是贊不絕口,并多次購買我們的產品,同時眾多同行都希望能夠與我們達成合作。當然我們企業也是很樂意分享我們的成果,與同行共同發展。也希望能夠為行業發展貢獻一份力量,與同行一起帶動中國制造業的發展。
本刊記者:目前,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來快,產品性能越來越優異,貴公司的產品是如何在玲瑯滿目的產品中進行突圍?
宋總:
品質是客戶最關注的一點,而提升品質的根本在于提高技術水平,在機械制造方面,我們不斷提升軟件開發能力以及操作系統的優化,讓機械部分最佳性能發揮到最大化。在生產方面,我們實行嚴格的管理制度,每一道工序都設置了品檢,每項工作都記錄在案,堅決杜絕有瑕疵產品進入下一道工序,經過這樣的層層把關,我們的產品質量也得到了保證。
本刊記者:在這個追求個性化的時代,服務體驗成為企業進行市場競爭的重要武器。請問貴公司的服務理念是什么?
宋總:
本刊記者:如今市場相當激烈,走向海外市場是國內眾多企業拓展發展空間的選擇之一。您是怎么看待企業的這種市場戰略?
宋總:雖然國內設備制造的發展日趨成熟,但是相對于歐美國家的來說,還有一定的差距。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開拓海外市場成為趨勢。企業進入國際市場后,市場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同時也會讓企業的各個方面都得到提升。目前隨著國內一些企業的外遷,導致國內對設備的需求量逐步減少,如今基本上是呈持平狀態。但國外對我國的設備需求卻隨之增加,尤其是服裝、制鞋等這些勞動密集型的企業,這也是因為我國設備制造的品質以及技術在不斷地提升。因此企業要想健康的發展,越做越大、越做越強,開拓海外市場是很重要的。
本刊記者:我了解到,這幾年來貴公司榮獲了多項自主發明專利,更是連續四年實現銷售額翻倍增長的企業。您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貴公司能夠取得如此優異成績的秘訣?
宋總:
我們公司之所以從默默無聞的軟件公司從而成為行業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激光設備制造企業,成功的秘訣就是我們一直堅持初衷,努力提高技術,靠創新領先市場,靠品質立足市場,靠服務贏得口碑,也希望我們能給客戶帶來更先進的設備,更好的服務。
本刊記者:我了解,貴公司經常參加行業展會,你覺得展會對企業的發展有提供到哪些幫助?
宋總:
古語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如今卻是媒體、互聯網高度發展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注重產品品質的同時也在尋找各種渠道去推廣產品,因此酒香也怕巷子深。在所有推廣平臺中,展會能夠帶給客戶最重要的一點是近距離接觸產品、感受產品,也是企業展示產品最有效果的一種平臺。我們通過面對面的交流,讓客戶實實在在感受我們產品的性能,在這個過程也能讓客戶迅速了解到我們公司,記住我們。
本刊記者:我們采訪也臨近尾聲,最后請你聊聊貴公司將會有哪些發展規劃?
宋總:
近幾年我們企業得到迅速發展,我們推出的產品也越來越受到客戶的喜歡,目前我們的廠房已經達不到我們的產量需求,因此我們需要重新再搬家,更好地拓展我們的辦公地點,也希望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快速的供貨服務。為了讓更多客戶了解我們企業,因此在宣傳方面,我們也會加大力度,讓我們的產品更多地應用在客戶的產業上。另外對于海外市場的拓展,將是我們今年發展的重中之重,其實我們已經和南美國家的知名經銷商達成了合作關系,還有我們對東南亞、美國市場也制定了計劃,相信很快就能實施。
編后語:
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已是目前數碼印花行業的發展趨勢,而今市場的競爭不僅是產品品質的較量,更多在于創新,如果企業不增強創新能力,很快就會被市場所淘汰。
咔咻依靠自主創新和技術提升,不斷地加快產業調整結構、提質增效的步伐,提高品牌制造、綠色制造、智能制造水平,逐漸成為國內一流的激光企業。與此同時還對行業懷抱一顆奉獻之心,與同行共享成果,并攜手合作促進行業發展,以實際行動做出自己的貢獻,相信咔咻一定能引領整個行業向更好的方向發展!接下來,咔咻將于5月25-27日出席廣州紡織品印花展會上并強勢登陸華南市場,敬請期待咔咻的精彩亮相!
來源:集萃印花網
文字編輯:張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