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觀察】6月17日訊 織機隆隆,彩練飛舞。全國絲綢織造能力前三甲并擁有省內唯一真絲印花生產線的大染坊公司又有新力作——投資8000萬元上馬50萬米特寬幅真絲織造及印花改造項目。屆時,特寬幅真絲紡面料生產能力將達到全國領先水平,每年新增銷售收入8000萬元,出口創匯800萬美元。
無獨有偶。有著50年“山東綢”生產歷史的海潤絲綢公司,投資5500萬元遷址新建年產400萬米絲綢面料項目,并著手進軍絲綢高端領域——真絲無縫內衣。
在周村,以創新引領絲綢紡織產業振興的熱潮撲面而來。
周村是中國紡織產業基地,但由于出口產品多以代工和貼牌生產為主,亦或是原料性出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深加工、精加工、高附加值產品少,所以在產業鏈上獲得的市場價值并不高。
“絲綢紡織工業調整振興的出路在創新,動力在創新,全區紡織行業只有積極順應消費者需求升級,從比較優勢向高附加值邁進,培育絲綢紡織工業創新基地,才能實現由紡織大區向紡織強區的轉變。”區委書記王樹武說。
3月20日,周村區正式推出了《絲綢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計劃》,這一計劃被業界認為是紡織產業基地實現二次騰飛的重要催化劑,而創新就是催化劑的核心成份。未來5年內,周村區以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為主線,重點在三大產業鏈上實施科技創新工程。在牛仔布及服裝產業鏈上,大力開發非棉、高支、經緯雙彈、精梳、竹節紗、彩色絲光等高附加值新型牛仔布;在絲綢面料及服裝產業鏈上,以加入國家高檔絲綢標志為抓手,開發復合型、差別化、功能性新型絲綢纖維,并按照國家“東桑西移”戰略,在廣西建立蠶絲基地;在巾被、毛毯兩大優勢家用紡織品產業鏈上,開發高級超柔軟、高吸水巾被和抗菌毛巾,同時加強印染后整理技術研發,開發高檔仿獸皮、阻燃、衛生整理等功能性毛毯和棉、絲、毛經編絨毯。同時創辦絲綢紡織行業協會,致力于共性技術的推廣研發,共建產業聯盟和創新聯盟。
目前周村絲綢紡織企業正積極利用國家和省、市、區出臺的增值稅轉型、進口設備免稅、創新獎勵等引導政策,展開了包括創新平臺建設、技術研發、設備更新、產品升級、知識產權創造為內容的科技創新工程。蘭雁集團投資1.7億元上馬產品升級改造和牛仔布節水改造項目,采用新技術對紡紗、織造、染色及后整理工序進行嫁接,開發環保生態牛仔面料及多功能牛仔服裝,并在建成國家博士后工作站和省牛仔面料和服裝工程技術中心后,創建國內牛仔布行業研發能力最強、規模最大的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大染坊公司與江南大學合作,探索將超聲波技術應用在印染后整理環節中,突破著色穩定性和飽和度的技術瓶頸,改寫后整理“南強北弱”的歷史,把“諾寶·絲邦”創建為中國絲綢著名商標;在后整理染整助劑研制上,興魯化工自主研發的“五合一”精煉劑等3個新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得到行業老大德國巴斯夫公司的認可。今明兩年,全區絲綢紡織行業將有10個技術創新項目進入實施中,總投資4.3億元。
來源:淄博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