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觀察】出口在經濟危機下“冬泳”。104屆廣交會紡織品和服裝成交分別下降了23.83%和27.76%,降速創歷史紀錄;2009年1季度紡織服裝出口連續3個月負增長達到9.03%;歐元區經濟1999年成立以來首次陷入衰退,可能成為步美國后塵的一個地區,未來出口支撐可能少了一個支點。海外需求不足是紡織服裝出口下滑的關鍵所在。 政策暫時未能力挽狂瀾。短期內4次上調紡織服裝出口退稅率(從11%提高到16%),理論上,退稅上調將增加211億元人民幣凈利潤,影響幅度約為29%。但實際上外貿談判中外商往往壓價,所以實際上出口退稅并沒有給企業帶來真正效益;圍繞紡織服裝的利好不斷,如先后推出了促進輕紡工業健康發展的六項政策措施和產業振興規劃等,但我們認為短期內效果不大,長期可以促進產業升級,未來行業將呈現強者恒強格局。跟蹤結果表明退稅上調帶來了豐富的個股炒作機會。 內需下滑——謹慎但不悲觀。2008年零售總額增速21.60%,創2004年以來新高;2009年1季度,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下滑到15%。我們認為,經濟危機對消費的影響有滯后性,我們預期消費增速將有所下滑,2009年最悲觀可能回落到12.20%左右,但國內特有的情況可能導致實際增速沒有預期悲觀。 行業利潤——紡織下滑,服裝轉暖。2009年前兩個月,紡織行業收入和利潤加速下滑,利潤增速更是錄得2001年以來的首度負增長(-10.11%),紡織品量價齊跌是行業利潤負增長的原因;而服裝鞋帽利潤總額增速持續反彈到27.78%,兩個子行業出現明顯分化跡象。但行業固定資產投資急劇下降意味著未來壓力減輕。 維持紡織服裝行業“中性”評級,同時認為子行業存在分化的跡象。維持紡織子行業“中性”評級,認為個股機會依然較多;考慮到服裝行業的盈利逐漸回暖,調高服裝子行業至“增持”評級,我們認為國內品牌服裝目前估值低于A股市場整體水平,存在補漲的要求,調高報喜鳥和魯泰A至“買入”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