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草亚洲视频,龙之谷私服,网页私服,网页私服

您的位置:集萃印花網行業資訊行業動態→詳細內容
【字體: 】      
湖州織里鎮紡企出現用工荒
集萃印花網  2009-04-20

【集萃網觀察】面臨經濟頹勢,企業裁員大潮尚未消退,而湖州益華制衣有限公司總經理、織里童裝商會會長張連中卻為招不到工人而心急如焚。

  張連中告訴記者,全國紡織行業不景氣,大量外地小業主成群結隊往織里搬遷,現在織里鎮紡織企業勞動力缺口達3萬人,尤其是熟練技工更加供不應求;而尋業農民工方面又缺乏快捷準確的就業信息源,所以“消除雙方信息不對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鋪面激增

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織里紡織企業逆勢大規模缺工?這要從最近的鋪面大規模增長說起。

  織里,在地圖上看,不過是一個小點。它緊挨318國道,從北到南也就四五公里。然而,在這樣一個小點上,密密麻麻生長著大大小小6000多家童裝企業、3000多家配套企業。

  織里隸屬浙江省湖州市。從這名字可以隱隱約約感受到:紡織就是這里的傳統行當。

  織里不大,人卻很多,有30多萬。不過,其中只有10萬左右是本地居民。在20多萬的外來流動人口中,又有80%是為童裝企業打工。

  今年年初,織里鎮上大大小小的童裝廠突然發現,2008年外來的新面孔多了不少,與此同時,自家的生意好了許多。一些只有30來臺機器,20平方米左右鋪面的小家庭作坊,一天竟然可以賺到1萬元。

  2009年春節過后,小鎮上又新增了1000多戶家庭生產作坊。單是年初一段時間,車站客流量就增加了兩萬多。現在織里新增了5萬多外來人口,有的全家族60多口人都來織里落戶。

  除了童裝銷售代理商,新來的面孔中,還有不少是廣東的面料和輔料商。面料市場新開了不少廣東人的鋪子,一排排簇新的門面,許多招牌上掛著開業橫幅,門口還留著剛剛炸過的爆竹碎末。

  旺銷年份

一家名為廣州名城的布行2009年年初剛剛落戶織里。店里的伙計說,去年一年,廣東、福建一帶做外貿的童裝企業倒閉得比較多,相對而言,織里一直做內銷很穩定,于是索性把店搬到了這里,“說到底還是因為織里去年的發展太好了。”

  目前全國有三大童裝生產基地,另兩個基地的出口依存度超過50%,而織里童裝為了避開外貿競爭,95%以上產品走內銷市場,因此受金融危機影響很小。

  現在,織里童裝覆蓋了國內80%以上的二級批發市場,長三角地區的上海、杭州、南京、蘇州等童裝市場,幾乎全是織里童裝的天下。與此同時,織里童裝還通過邊境貿易打入俄羅斯、中亞和中東等市場。

  從去年開始,織里經銷戶又開始著手填補競爭對手止步后留出的空白,進入東南亞以及歐美市場。

  目前,織里鎮已經形成了從面輔材料設計、印花、繡花、紐扣到成衣制造的完整產業鏈,在100米半徑內就能完成配套。

  織里鎮童裝辦主任吳榮江說,客戶如果看中一個新款,從打樣到批量生產只要2—3天時間。

  2008年,織里童裝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好的旺銷年,當年生產總量達4億件(套),銷售收入突破100億元。加上原輔料等上下游配套產業,2008年織里童裝產業產值逾150億元。

今年織里童裝興旺發展的勢頭不減。織里鎮黨委書記陳鑫堂介紹,目前全鎮共有各類童裝及相關配套企業10399家,全鎮25萬工人,按照人均年收入3萬元計算,全年勞務收入就有75億元。

  招不到人

一面是形勢喜人、新開鋪面大規模增長,另一面卻是“粥多僧少”的用工荒。

  “粥多”并不難理解:新增的1000多戶童裝企業,按照每戶30人計算,至少需要3萬名員工。

  按照企業主們的預想,金融危機還沒有過去,勞動力市場勢必供大于求。他們大多給出了一個不算低的工資待遇:薪水基本在1200元及以上,并且包吃住。

  事實卻是招不到人。

  每年此時,到織里的外地人早已堵塞了街道,可今年卻冷冷清清,街道兩旁的早餐店到現在都沒有生意,可見一斑。

  張連中說:“實在是著急上火。為了招工,我這幾天到紹興、柯橋、衙前、蕭山周邊的市場都去招了,結果和我們這里一樣,沒人,按照往年,到今天企業都已經全部開工了。”

  織里夏士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小平說,今年上半年可能要擴大生產規模,還要新招工人,如果招不來,就只有去外面請人做,企業的成本會上升。

  這也是浙江省勞動和社會保障研究院院長陳詩達現在最擔心的事,“金融危機后,農民工害怕進城,從而影響到企業的正常生產,經濟復蘇不能沒有農民工!”

  信息不對稱

不只織里,其他一些區域也出現了階段性的“用工荒”現象。國內紡織大縣紹興目前同樣急缺農民工。

  紹興炎中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吳炎根說:“去年第四季度,許多企業確實面臨困境,紛紛減產、停產,并且提前給員工放假,所以給務工者的印象是危機很嚴重。而一些企業的破產更加重了務工者的恐慌心理,所以今年過完元宵之后,許多務工者不來紹興求職。其實紹興就業狀況不像農民工們想象得那么糟糕。”

  但同時又有一些地方因為就業崗位萎縮,大量農民工無法就業。

  在與織里臨近的杭州市,有許多外來農民工找不到工作;在農民工輸出大省貴州,也有許多農民工在盲目流動。

  杭州市外來勞動力服務中心一處處長向明華介紹說,今年杭州企業就業崗位比往年減少了1/3,前來求職的農民工擠滿了招工信息欄,一些唯恐來晚了找不到工作的農民工一下火車,就背著裝滿家當的蛇皮袋來到勞動力市場。

  就在接受記者采訪之前的一個小時,向明華遇到一位從貴州到杭州打工的趙先生。這位趙先生已經連續三天在勞動力市場找工作,他指著張貼在市場里的招工信息對向明華說了一句話:“很多信息都過時了,明明說那個企業要人,我們坐著公交車,跑老遠到企業一看,老板說人已經招滿了,這不是費時費工嗎!”

  這位趙先生下一步的打算是,如果在杭州找不到工作,就去廈門或者其他地方再碰碰運氣,實在不行只能又回老家,“自己也不知道往后怎么辦。”

  “對稱起來”

  杭州市江干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陳英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承,當前政府在就業信息收集、發布,促進就業信息雙方對稱等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陳英平說,“比如有些政府發布在電子屏幕上的就業信息太舊了,需要人手的企業早就招到人了,但這條招工信息一直沒有刪除,同一省內跨地區的招工信息也不夠豐富。用人單位和農民工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肯定存在,關鍵是政府要通過完善就業信息收集、發布機制,讓不對稱的信息對稱起來。”

  在如何解決企業招工和農民工求職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上,陳詩達也談了一些設想。

  他認為,農民工輸入地政府要依托互聯網等先進科技手段,完善勞動力市場信息網絡體系,建立全省聯網的農民工就業信息收集和發布機制。把就業信息收集網絡延伸至企業,就業信息發布網絡延伸至農民工居住區,隨時公布就業機會和工資水準信息,方便農民工求職。

  農民工輸出地政府要建立由政府牽頭的就業信息收集機制,把就業信息送到農民工的家門口,陳詩達表示,“政府要牽頭做好就業引導工作,主動聯系打工地的企業和政府,及時把信息傳達給返鄉農民工,指導其有序就業。”

  “勞動部門也要成立專門的農民工就業信息收集發布隊伍,并且配備必要的硬件設備。”陳詩達建議,勞動部門依托鎮、社區的勞動保障所,在每個鎮、社區增加一名就業信息采集員,專門負責收集、發布就業信息。有條件的鎮和社區要建設即時滾動的電子信息屏幕,使之成為永不閉幕的招聘會,農民工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招工信息,徹底解決農民工找不到工作,企業找不到人的問題。

  “以上措施如果都做到了,會大大減少農民工無序流動和類似織里、紹興的‘用工荒’現象,提升農民工求職效率和企業招聘效率,為企業正常生產創造條件。”陳詩達說。

來源:中國企業報

更多
  
  下一篇:
集萃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集萃印花網”上傳的所有內容:文字、圖片和音頻視屏等稿件,版權均屬于本網站,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和個人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注有“集萃印花網”的所有信息。若要轉載,務必取得本網站的許可(客戶服務),并要注明來源。如若違反上訴聲明,本網必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的其他文章,都注明了來源。本網轉載是為了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對其真實性負責。對于要轉載此類文章的媒體、網站及個人,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若有擅自篡改來源,均與本網站無關,其轉載者自負法律責任,同時本網也必將依法追究責任。
精彩圖集

最新資訊

流行趨勢

點擊排行
日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