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觀察】03月16日訊 編者按:星羅棋布的“塊狀經濟”,是我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面對去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這些“塊狀經濟”是否經受住了考驗?近幾年來,推進轉型升級是否有助于“塊狀經濟”中的企業強筋壯骨,幫助它們挺直腰桿,科學發展?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于牛年元宵過后,分兩路調研采訪了紹興縣紡織行業和溫嶺縣民營企業。從今天起,分三篇刊發相關的報道。
首先介紹的紹興縣紡織業,既在我省“塊狀經濟”中頗具特色,也曾在去年爆出不少引人關注的新聞。記者采訪發現,大多數紡織企業在危機中挺住了,歷史悠久的紡織業正在發生深刻的嬗變,產業層次在提升,以同類企業簡單空間集聚為特征的“塊狀經濟”,正在加快向現代產業集群邁進。
我們希望,發生在紹興縣的故事,能夠使大家增強信心;紹興人正在探索的路子,能夠給大家帶來啟發。
以2008年9月美國“雷曼兄弟”公司轟然倒下為標志,國際金融危機已持續半年。危機對我國經濟影響加大,人們為我省大大小小的“塊狀經濟”捏了把汗,其中,紹興縣的紡織行業尤其引人關注。這個縣的紡織產品有2/3是向國際市場銷售的,如果“老外”捂緊荷包,每人少買一件衣服,那該帶來多大的壓力啊!
那么,紹興紡織企業挺得住嗎?這幾年縣里一直在抓的紡織產業轉型升級,對于企業抵御風浪有沒有幫助?
帶著這些疑問,正月十五過后,我們三訪紹興縣以探究竟。
春節后的判斷——“平穩運行”
2月10日,我們在紹興縣委書記徐煥明那里,聽到一個令人高興的消息。一份關于全縣企業春節后開工情況的調查報告中寫到:企業復工情況良好,開門時間較之往年基本正常,到正月十五,開門率達到95%。
95%,這個數字不僅讓徐煥明松了口氣,也讓全縣的干部們感到振奮,這表明企業家們的信心沒有垮,也表明企業手頭有訂單。
當然,光開門還不夠,正常生產才是最關鍵的。隨后的一份報告也給出了答案:到2月20日,紹興縣日工業用電量為去年日平均水平的101.96%;日用熱量為去年日平均水平的118.36%;日排污量為去年日平均水平的102.2%。
“由于紡織行業占了全縣工業總量的近70%,因此工業用電量、用熱量、排污量這3個數字表明,全縣紡織業產能基本恢復正常。再考慮到正月十五企業開門率就達到95%,我們現在可以對紹興縣紡織行業現狀下一個判斷——平穩運行。”徐煥明說。
徐煥明的判斷是有充分依據的。那些天中,我們對十幾家紡織企業的采訪,也印證了“平穩運行”這4個字。
大多數中小企業:“活下來,挺過去,好日子一定會來!”
“什么是金融危機?就是來自歐美市場的訂單突然沒了。企業的200多人要發工資,銀行利息要還,訂單卻一下子無影無蹤,那個時候,我覺得自己像是被推到了懸崖邊上!”說這話的秦良州,是紹興伊諾印染有限公司的董事長。
他的公司是一家典型的中小企業。在全縣6000多家紡織企業中,中小企業占到90%以上。
這些企業年產值從幾千萬元到一兩個億不等,產品大部分外銷。由于企業小,自主研發能力弱,所以多年來以“來樣加工”為主。也就是說,不管外來訂單是什么材質、什么花色,他們照著做就行了。這種經營模式利潤率普遍較低,但是在歐美人敢于放手花錢的年代,這些企業小日子過得也還不錯。
然而,危機說來就來,打了它們一個措手不及。
秦良州告訴我們,在去年9月和10月,與“伊諾”差不多規模的紡織企業,大家的心里都覺得恐慌。但短暫的慌亂后,秦良州的行動也馬上開始:突然萎縮的市場一時無法恢復,就先從內部管理入手,節省成本,提高效率。比如公司辦公室原來3個人,現在1個人干。然后是調整市場方向,原來產品出口到歐美,現在正和非洲客戶商談,開發新市場、新產品。
“說實話,眼下的日子肯定沒有過去好。訂單在去年年底前后雖然有所恢復,但現在外商不像過去那樣一下單就是半年的,只敢一個月一個月地下,畢竟他們也看不準市場。但無論如何,到目前為止,我們挺住了,企業還活著。我想,這個時候信心最重要了,盡管我們的產值從前年的1億元下降到去年的7000萬元,利潤幾乎沒有,但我沒給員工降一分工資,我就是要告訴大家,我對企業有信心,活下來,挺過去,好日子一定會來!”秦良州和其他一些企業主的話,讓我們看到了中小企業的信心和希望。
新“華聯三鑫”:倒下的“駱駝”重新站起來
誠然,在危機中,也有一些企業倒下了,比如“華聯三鑫”、“江龍印染”。
走進位于紹興縣濱海工業區的新“華聯三鑫”,龐大的廠區和生產設備令人震撼。然而誰又能想到,僅僅在半年以前,這個“巨人”企業,卻是身陷絕境!
2008年9月29日,由于資金鏈斷裂,“華聯三鑫”突然停產,隨后進入重組程序。這讓許多人感到震驚,要知道,它可是亞洲最大、世界第二的PTA(一種石油提煉物,紡織原料)生產企業,年產值最高時達到150億元。一時間,“紹興紡織業不行了”的說法不脛而走。
“這么大規模的一家企業,怎么說倒就倒了呢?問題到底出在哪里?”我們問。
縣領導和管理部門做了分析:“很多人認為‘華聯三鑫’的倒掉,代表著紹興紡織行業整體不行了,但真實情況并非如此。當時,兩家實際控制‘華聯三鑫’的民營企業管理粗放、盲目投資、嚴重資不抵債,這是拖垮它的致命傷。而炒PTA期貨失敗,直接導致了‘華聯三鑫’資金鏈斷裂。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市場萎縮,只不過是‘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
去年10月以來,在政府主導下,“遠東化纖”作為重組后“華聯三鑫”的第一大股東,開始對其進行改造。“遠東化纖”與“華聯三鑫”的班子合二為一,除管理層外,原“華聯三鑫”的技術人員、普通員工都留了下來。去年11月7日,新“華聯三鑫”三套PTA生產裝置恢復生產了一套;一個月后,第二套恢復;今年3月底,第三套也將恢復。按計劃,今年新“華聯三鑫”將完成160萬噸的PTA產量,接近總產能的90%。就在最近,新“華聯三鑫”還招聘了20多名應屆大學畢業生。
半年時間不到,被壓倒的“駱駝”又重新站了起來。這樣的“翻盤”,令人欣喜。
更有一些企業在逆勢增長
在采訪中,我們還發現了一類企業——身處逆境,卻越活越滋潤。
——浙江紅綠藍紡織印染有限公司,這家以出口為主的企業,由于掌握了全球頂尖的“數碼印花產業化技術”,去年利潤比上一年翻了兩番。對今年的形勢,公司銷售經理肖建耀更加樂觀,認為“將比2008年更好”。上個月,“紅綠藍”對產品進行了提價,但仍舊保持了10%的銷售增長率。
——新樂紡織有限公司,國內中檔男裝襯衫面料生產的佼佼者,“杉杉”、“羅蒙”、“海瀾之家”、“七匹狼”等國內響當當的襯衫生產企業,每年都大量向“新樂”訂貨。由于在面料創意設計方面獨樹一幟,去年,企業銷售收入比上年增長20%以上,今年前兩個月,繼續保持了增長勢頭。當被問及是否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時,董事長王明煜充滿自信地回答:“基本沒什么影響。”
——天圣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紹興縣最大的紡織企業之一,從化纖生產到染整,都做得有聲有色,去年公司銷售額達到66億元,繼續保持增長。以管理見長的董事長孫永根低調而沉穩。他說:“我相信紹興的紡織行業不會因為這場金融危機就一蹶不振,在目前情況下,我要求自己把步子走得再穩一些。在我看來,市場永遠不會沒有,關鍵是你有沒有合適的產品。”
通過對不同類型企業的采訪,我們的感受是,國際金融危機的確帶來了嚴峻挑戰,但是,紹興縣紡織業,遠比人們想象的堅強、有活力。這吸引著我們在隨后的采訪中進一步去追問:是什么原因使它經受住風浪?轉型升級,它產生了怎樣的“魔力”,幫助紹興縣紡織業抵御著危機?
來源:浙江在線新聞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