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觀察】生意社2月14日訊 去年,肆虐全球的金融風暴給中國紡織服裝行業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廈門概莫能外。最慘的時候,有些小加工廠不得不把機臺當廢鐵賣。為了給紡織行業打氣,國家連續提高紡織服裝出口退稅率,近期更是出臺“紡織業振興規劃”,然而廈門業界認為,其利好程度還有待檢驗。
退稅率仍不解渴
從去年夏天的11%到13%、14%,直至現在的15%,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已經提高了3次,雖然每一次都給廈門業界帶來了驚喜,但每一次又都驚喜程度有限。
“看起來已經提了4個點了,可還是低于我們預期的17%。”廈門某紡織服裝企業負責人廖先生說,目前他們的感覺還是“不解渴”,不過與過去相比,這或許能多少緩解出口企業的壓力,為以后發展留下余地。
“現在市場已經這么不景氣了,所以僅僅一個點無異于杯水車薪。”對于剛出臺的這個“紡織業振興規劃”,廈門市紡織服裝同業商會秘書長劉秀鑾表示,近半年來,他們一直在對我市紡織服裝業進行調研,很多企業反映目前生存極其艱難,步履維艱,“都盼著國家的扶持力度能更大一些”。
還有業界認為,調整出口退稅率是針對出口所采取的支持政策,然而在目前國際市場萎縮的情況下,并不是提高出口退稅率的問題,而是產品能不能出口的問題。“出口量并不會因為退稅率提高1個或2個百分點就能有所擴大。”廖先生也表示。
大企業可能面臨機遇
“大浪淘沙,剩者為王。”廈門萬杰隆總裁許木杰最近很喜歡這句話,在他看來,肆虐全球的這場金融風暴就好比一波波的“大浪”,而眾多的紡織企業就好比“沙子”,大浪淘沙,被淘掉的企業就是關門倒閉了,而堅挺下來的,未來可能就會成為閃閃發亮的“金子”。
目前,國家對紡織服裝業的扶持力度一步步加大,然而已經倒掉或關門的紡織服裝企業是等不到了,于是機會就留給了依然在艱難中存活的那些規模相對大的廠家。
“理論上說,大企業日子會越來越好些,原先給其他企業的訂單可能會因為對方的關門而轉到這里來。”許木杰說,但目前一年才剛剛開始,現實是否真的會如此,還有待于后續的時間檢驗。
劉秀鑾還認為,對于能夠在風暴中生存下來的紡織服裝企業而言,對于訂單的擔心倒不是很大,最讓他們不安的是資金鏈上的困難。
創自主品牌才是出路
在當前整個紡織服裝業出口不景氣的情況下,萬杰隆卻在去年底舉行的訂貨會、采購會上獲得了不少國外的訂單,吹響了進軍海外市場的號角。雖然這個“冬天”對于廈門紡織服裝企業而言非常冷,但萬杰隆生產車間里卻一派繁忙,26條生產線散發出“春天的氣息”。
許木杰說,雖然國家對紡織服裝業的扶持力度還沒達到業界的預期,但是卻傳達出一種信心,說明政府對紡織服裝業目前的困難非常重視。
而根據“紡織業振興規劃”,國家鼓勵紡織服裝業進行技術改造、開發有自主品牌的產品,許木杰認為,這才是給業界指明方向的明燈,“不能再做低附加值的貼牌加工了,企業要生存、要發展就必須轉型走創自主品牌之路”。
許木杰說,在出口上要走自主品牌之路,廈門業界就首先得在國外注冊并拿到商標,這樣產品才能走出去,而對這一步,萬杰隆去年就已經布局并已順利在好些國家注冊成功。
來源:廈門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