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觀察】據海關統計,2008年我國出口紡織服裝 (包括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和服裝及衣著附件)185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2%,增幅較上年回落10.7個百分點。其中,2月份和6月份分別出現負增長,12月份當月我國出口紡織服裝160.6億美元,增長10.1%。
由于國際消費市場需求低迷,2008年我國紡織服裝產品出口一度受阻,上半年的個別月份甚至出現負增長。全行業約2/3的企業一度出現虧損或處于虧損邊緣,資金緊張、產品積壓等問題較為嚴重。
另據發改委2月3日公布的2008年主要工業行業運行情況,紡織行業2008年增加值比2007年增長10.3%,增幅同比回落6.2個百分點;出口交貨值7779億元,增長4.7%,回落9.5個百分點。
1~11月,紡織行業累計實現利潤1026億元,同比下降0.7%。其中,紡織業利潤675億元,增長9.3%;服裝業利潤317億元,增長13%;化纖業利潤34億元,下降74.9%。
這些數據反映了紡織行業遇到的困難。2008年金融危機的蔓延,失業人口迅速增加,居民收入增長減少,消費能力直線下降,導致大部分面向國際市場的紡織企業越來越難接到訂單。而隨著人民幣升值的加速,也使得出口壓力陡然增大。
緊接著是生產成本不斷上漲。從2007以來,紡織原材料、物流、勞動力等成本都開始迅速上漲。勞動合同法的實施,棉花(資訊,行情)進口等一系列因素也不斷沖擊著沿海的紡織生產企業。
為了保障紡織行業的健康發展,2008年下半年以來國家頻頻出臺政策,經過兩次上調,將部分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提高到14%,之后又出臺擴大內需十項措施和促進輕紡工業發展的六項舉措,從而遏制了紡織服裝出口繼續走低的態勢。
繼2008年初歐盟取消紡織品配額之后,2008年底中美紡織品協議業已到期,從2009年1月1日起美國也不再對我國紡織品實行配額限制。在出口退稅率上調、利率下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基本持平,以及原材料成本下降等諸多利好因素刺激下,紡織服裝企業出口的困境有所緩解。
來源: 化工易貿網